體育是一場永不停息的進化,最終檢驗的不是技戰術,而是國家、社會和產業深層變革的能力。
文|劉成康
法國作家、“荒誕哲學”代表人物阿爾貝·加繆有一句名言:“ 我們40歲時會死于一顆我們在20歲那年射進自己心里的子彈”。后來,中國著名作家史鐵生以這句充滿因果宿命和哲學意味的名言為基礎,寫了一段書評,收錄在其作品《我與地壇》中。
這段書評正是近年來流行于網絡的回旋鏢理論的來源,大抵是指之前用于攻擊或者吹捧對方的話語卻應驗在自己身上,宛如回旋鏢一般。這一次,被回旋鏢擊中的,是國乒,但不一樣的是,扔回旋鏢的并不是國乒。
2008年北京奧運會男足小組賽,中國國奧隊以三戰全敗的成績小組出局。當時的中國國奧隊隊長李瑋鋒在接受采訪時說道:“我們盡力了,中國足球的水平相當于巴西乒乓球水平”。
2025年4月20日,第43屆乒乓球世界杯決賽,巴西乒乓球選手雨果·卡爾德拉諾,在此前連續戰勝世界排名第三、第二的張本智和以及王楚欽后,又逆轉戰勝世界第一林詩棟,在乒乓球霸主中國的主場——澳門,捧起冠軍獎杯。
雖說雨果的奪冠并不代表當年李瑋峰口中的巴西乒乓球,已經實現對國乒的追趕,但作為乒乓球后進國家的巴西,確實已經涌現出可以挑戰乒乓球強國的選手。而當時與巴西乒乓球“同屬一檔”的國足,卻始終在泥潭中掙扎。
這是體育世界中追趕者與被追趕者的故事,如果將這種關系放到其他運動項目中會發現,在乒乓球等以個人為主的運動中,追趕者可以用較為激進的方式加速追逐。但在足球等一些以團隊為主的項目,要想實現對該項目強國的追趕,就需要從基礎開始進行傷筋動骨的改造。
在體育競技領域,后進國家對傳統強國的追趕,既需要遵循競技體育發展的普遍規律,也必須結合項目特質與社會環境進行差異化突破。巴西選手雨果在乒乓球世界杯上的歷史性奪冠,中國男足的長期低迷與女足發展的起伏,恰好為這一話題提供了多維度的觀察樣本。
巴西乒乓球的單體突破
在巴西這個足球國度中,乒乓球是一項冷門項目。與許多巴西足球巨星一樣,雨果也是出身于巴西貧民窟,但他卻選擇了乒乓球這條“不務正業”的道路。
雨果8歲開始練習乒乓球,14歲進入巴西國家隊進行訓練。在國家隊打出名堂后,2014年,18歲的雨果來到德國,踏入職業乒壇。在乒乓球水平更加先進的歐洲,雨果進一步提升了實力,逐漸形成一套兼具歐洲選手力量與南美選手柔韌的打法。
雨果幫助俱樂部拿下乒乓球德國杯冠軍
作為一項以個人為主的體育項目,乒乓球有著許多國際賽事,而作為巴西乒乓球代表的雨果,近15年來一直得到了巴西聯邦政府“運動員資助計劃”的支持,常年征戰國際賽場,為如今的世界杯奪冠打下了堅實經驗基礎。
雨果的奪冠,揭示了體育全球化時代,在某些項目上后進國家的生存智慧——在資源有限的約束條件下,通過“非對稱競爭”打破傳統強國的壟斷。乒乓球作為個人項目,天然具備“以點帶面”的可能性。巴西選擇將資源集中于少數精英運動員,本質上是將系統工程簡化為個體突破。
除了雨果之外,來自巴西的高橋·布魯娜也是為巴西女子乒乓球實現了許多突破。值得一提的是,雨果和高橋·布魯娜二人如今是戀人關系。
雨果和高橋·布魯娜
這種策略對于后進國家來說,是一種可行性選擇,但也面臨后繼無人的風險。單項冠軍的風采可能會暫時遮蔽結構性缺陷的,當核心運動員退役后,體系能否持續造血才是真正考驗。所以作為被追趕者的我們,也不必過于敏感,畢竟中國有著有強大的乒乓球培養體系和生態,雨果的奪冠不會變成國乒的“悲慘世界”。
但對于追趕者雨果和巴西來說,這次奪冠都是歷史性突破。如果當初雨果投身足球,那足壇可能只是多了一個巴西小將,而如今他成了從中國乒乓球的虎口中奪食的民族英雄,奪冠后,連巴西總統都在社媒上為其送上祝賀。
細心灌溉方能為足球土壤注入養分
在乒乓球項目中,我們是被追趕者,在足球這項世界第一運動中,我們則大部分時間都扮演追趕者的身份,尤其是男足。
在20世紀初,國足還曾打入過世界杯決賽圈,在亞洲層面也曾是頂尖水平,但卻逐漸陷入泥潭無法自拔。雖然中國對足球的改革從未停止,但無法長期貫徹、頻繁變動的政策,在本就相對脆弱的足球土壤中,無法為中國足球注入真正的養分,更無法給中國足球帶來實質性的進步。
國足世預賽出線形勢不容樂觀
女足相對于男足而言,要更加體面一些。在過去,世界范圍內女子足球還不普及、女足整體發展水平較低,中國女足在自身實力因素和 “冷門項目”時代紅利的影響下,取得過一定的成功。但當體育界的性別平等觀念進一步普及、女子運動得到更多重視、歐美等足球傳統強國對女子足球傾注更多資源,當歐洲女子足壇的一系列上座紀錄被刷新,中國女足的生存競技空間也被迅速壓縮,表現逐漸掙扎。
更為糟糕的是,未來很長一段時間,中國足球或許都將處于“困難模式”,在歐洲足球職業化高速發展的今天,我們與足球強國的差距是全方位的。
在討論中國足球時,日本是最常被拿來對比的例子,不僅是因為國家鄰近、膚色相同,更因為日本也曾是足球的后進國家和追趕者,但如今日本已是亞洲頂尖、世界杯常客,甚至能在國際大賽將諸多歐洲強國都為之汗顏。
卡塔爾世界杯小組賽,日本2:1戰勝西班牙
日本的足球改革,是一個漫長的周期,更是觸及基礎、傷筋動骨的革新。從教育、文化到聯賽、青訓、球員上升與出海體系,日本的足球改革下至底層上至塔尖。如果說身體天賦的差距或許是綠茵場上決定球隊上限的因素,那么健康完善的足球生態,則是保證球隊下限的屏障。
生態優勢是整體優勢、長期優勢
與日本一樣,同處東亞的韓國,也是在體育界時常被用以和中國比較的國家。韓國的足球水平雖不如日本,但同樣有許多值得借鑒之處。但相比于足球,其他一些相對小眾的項目,或許才是韓國最具統治力的領域,例如射箭和電競。
韓國在射箭項目的主宰地位,一定程度上甚至強于中國的乒乓球。2024巴黎奧運會,韓國隊實現奧運射箭男子團體賽三連冠,而在女子團體,則是更為恐怖的奧運十連冠。自1988年首爾奧運會增設射箭團體項目以來,韓國女子射箭隊在每屆奧運會上都奪得了該項目冠軍。
巴黎奧運會韓國射箭女子團隊賽奪冠
韓國射箭之所以能稱霸近40年,其實與中國乒乓球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依賴于與其獨特的運動文化、強大群眾基礎以及完善的培訓體系。韓國射箭運動教育從娃娃抓起,在小學階段就開始普及射箭知識和基礎技能。并且韓國有一套系統的培養訓練體系,從地方到全國,從業余到專業,從青少年到成年,形成了良好的競爭氛圍。
在射箭領域,韓國是一座難以逾越的大山,我們也曾努力追趕,并請來了韓國的教練,但生態優勢是一種整體優勢、長期優勢,短期內難以追趕。
在電競領域,韓國同樣依靠生態優勢成為霸主。從群眾對電競的意識形態到政府對電競產業的大力扶持,再到完善的產業體系,韓國不僅在電競領域取得矚目成就,更將其發展成為國家支柱性產業之一。
2024英雄聯盟全球總決賽韓國戰隊T1奪冠
中國的電競突破,也離不開韓援的幫助。例如擁有最廣泛受眾的英雄聯盟賽事,中國賽區三支登頂過世界賽的戰隊,其中都有超過一位韓國選手。如今電競已成為全球體育的新寵,而中國的電競之路,還很漫長。雖然在部分電競項目中,中國戰隊有取得了出色的成就,但在中國,“打游戲就是不務正業”的枷鎖,仍未掙脫。
在上述討論中,有個人項目也有團體項目,中國在其中既是追趕者也是被追趕者,但最終都逃不開的是:體系和生態,這是一項運動在某一國度或地區生根發芽的基礎。從乒乓球、足球到射箭、電競,再到其他任何許多體育項目,體育場域的競爭早已超越勝負本身,成為國家治理能力、文化自覺意識、人才與產業培養能力的綜合呈現。
后進國家在追趕時,不僅需要清醒認知體育系統的復雜性,也要在模仿和結合自身特色之間找到平衡支點。體育是一場永不停息的進化,最終檢驗的不是技戰術,而是國家、社會和產業深層變革的能力。
注:本文所用圖片來自國際乒聯、OSports 全體育、英雄聯盟、中國足球隊和雨果個人社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