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308
編輯 | 經緯
「我盡力告訴人們,激光雷達并不適合汽車。因為道路是生物神經網絡和眼睛設計的,因此數字神經網絡 + 攝像頭就能夠實現最好效果」。
無論是在公開談話,還是在社交媒體中,馬斯克都一以貫之地用類似的話語,來表達他對于激光雷達的不屑,并借此為特斯拉 FSD 所采用的純視覺方案反復辯護。
于是,馬斯克成為了激光雷達行業最大的敵人。
但也正是因此,作為全球激光雷達行業的領軍人物,身為 85 后的禾賽科技 CEO 李一帆,在 2025 年 4 月 21 日的禾賽技術開放日上,對馬斯克的純視覺理論進行公開質疑。
不僅如此,他也在用禾賽科技自身在激光雷達相關技術進展、產品發布、應用回報、商業回報等方面的實際動作,來進一步證明激光雷達對于自動駕駛行業的價值。
而令人眼前一亮的是,李一帆的激光雷達商業版圖,早已經瞄準了更為廣闊的機器人賽道。
禾賽的「千厘眼」:從 L2 到 L4
作為自動駕駛行業的重要參與者,禾賽科技在本次活動中的動作備受關注。
一方面,自 2014 年 11 月成立到現在的超過十年時間里,禾賽科技憑借它以往在車載激光雷達領域的深入布局、技術突破和廣泛客戶落地,它在車載輔助駕駛(ADAS)市場已經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成功。
另一方面,在整個自動駕駛行業仍舊在尋求面向 L2 到 L3 前進的大背景下,無論從激光雷達的技術發展本身來看,還是從行業對于激光雷達的應用和落地來看,禾賽科技都還有著巨大的發展空間。
也因此,禾賽科技又以上海車展為節點,對外發布了一系列最新的技術和產品動態。
其中,在本次活動中,禾賽科技發布了其面向 L2 到 L4 的激光雷達感知方案,并且命名為「千厘眼」,與「千里眼」構成了很明顯的諧音——其寓意很明顯是在強調,這一方案其擁有極遠的感知距離,同時感知精度可達厘米級別,為自動駕駛車輛提供精準感知與安全護航。
需要明確的是,「千厘眼」分為 A/B/C 三種解決方案。
「千厘眼 A」是是面向 L4 級自動駕駛系統的感知方案,包含 4 顆超高清 AT1440,以及 4 顆純固態 FTX。這一方案的特點是,能夠實現遠距近距兼備,全視野無盲區,以業界最高線數的超高性能激光雷達實現 360°全覆蓋,可實現厘米級小目標探測能力。
其中,在「千厘眼 A」中,AT1440 的角色非常關鍵。
它是全球最高線數的車規級超高清激光雷達,達到 1440 線,搭載禾賽第四代自研芯片,測距達 300 米 @ 10% 反射率。其采用前沿的高效感光和超高并行處理技術,激光雷達線數相比市場上同類產品提升 10 倍。
值得一提的是,AT1440 將于 2025 年下半年開始量產,在卡爾動力全球首款未來運輸機器人上首發,并同步搭載在量產的卡爾動力 L4 級自動駕駛卡車編隊解決方案中。
再來看「千厘眼 B」。
它是面向 L3 級有條件自動駕駛系統的感知方案,該方案采用 1 顆前向超遠距激光雷達 ETX+2 顆近距補盲激光雷達 FTX 的多雷達協同架構,實現了超遠距探測能力與 320°感知視野覆蓋的結合。
其中,「千厘眼 B」所搭載的 ETX 是全球測距最遠的車規級激光雷達,是專為 L3 而生的超遠距產品,它搭載了禾賽自研的光矢量芯片,可搭載于艙內擋風玻璃后,在視窗高度僅 32 mm 的前提下,能夠實現 400 米的超遠測距(@10% 反射率)。
目前,ETX 已獲歐洲頂級主機廠多年定點,并將在 2026 年底開始批量交付。
當然,從商業的角度來看,最接近于落地的是「千厘眼 C」。
在禾賽科技的定位中,「千厘眼 C」是是面向 L2 級組合輔助駕駛系統的感知方案,它的核心傳感器為 1 顆 ATX 小巧型遠距激光雷達。
從產品特征的角度來說,ATX 擁有 200米@10% 反射率的超遠測距、最高 256 線的高清部署,同時,它也擁有極致小巧的設計和超低功耗,使其能夠靈活嵌入車身和擋風玻璃后,為汽車廠商提供了更多安裝選擇。
需要強調的是,目前,ATX 已獲得比亞迪、奇瑞、長城、長安、極氪等 11 家國內頭部車企的幾十款車型定點合作,并于 2025 年第一季度啟動大規模量產。截至 2025 年 4 月中旬,ATX 的累計交付量已經超過 5 萬臺,成為眾多主機廠 2025 年量產車型的標配安全件。
從商業落地的角度,毫無疑問的是,ATX 和基于 ATX 的「千厘眼 C」方案,已經擁有成為行業爆款的潛質。
在機器人領域,尋求技術商業新突破
對于禾賽科技來說,車載輔助駕駛,固然是一個已經開始規模化落地的市場——但是,從激光雷達商業落地的場景來說,在車載市場之外,最近越來越火熱的機器人領域,實際上擁有更大的市場機會。
原因很簡單,在自動駕駛技術面向汽車行業大規模落地的過程中,行業里關于自動駕駛如何發展,還存在非常激烈的「純視覺」和「激光雷達」之爭;但是在機器人領域,隨著行業里對于感知問題的探討愈加深入,大家正在得出一個確定性的結論:
3D 激光雷達是機器人移動的最佳傳感器。
原因很簡單,當前的機器人行業,就機器人在復雜物理世界(其復雜度遠遠超過了自動駕駛所適用的道路場景)的移動問題,已經發現了三大核心挑戰,比如說機器人的定位,機器人的建圖和導航,機器人對物理世界的感知(以及認知)……
這些挑戰,往往很難通過視覺來解決。
也因此,這些挑戰其實都與 3D 激光雷達關聯密切。比如說,3D 激光雷達可以通過激光精準測距解決定位問題,而建圖和導航都依賴于激光雷達 3D 建圖來還原,感知系統也不例外——簡單來說,要想讓機器人真正地在物理世界運行,3D 激光雷達毫無疑問是必然選擇。
正是基于對這個問題的深刻認知,禾賽科技實際上也早已經開啟了 3D 激光雷達在機器人市場的布局和商業化進程。
從結果來看,到目前為止,禾賽科技已經在全球激光雷達上市企業中獲得了機器人領域交付第一的成績,出貨量超過了第二名和第三名的綜合,其在全球范圍內已經擁有超過 1700 個優質客戶,其中包括阿里巴巴、亞馬遜、滴滴、英偉達、京東、美團等企業。
當然,為了進一步降低機器人行業仿真訓練的門檻,加速智能機器人的商業化落地,禾賽科技也在 4 月 21 日的禾賽技術開放日上宣布了進一步的新突破。
其中,在生態合作上,禾賽科技與空間智能企業群核科技宣布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將共同推出機器人仿真訓練場景生成新方案。
通過禾賽激光雷達與群核科技空間理解模型 SpaitalLM、空間智能解決方案 SpatialVerse 的深度融合,實現毫米級 3D 空間建模與物理屬性智能標注,打造機器人高保真空間快速訓練解決方案。
簡單來說,雙方的合作,能夠有利于客戶將激光雷達技術與空間智能解決方案深度融合,從而更好地解決機器人的空間感知問題,從而為用戶提供更精準、更智能的機器人仿真訓練場景生成方案。
毫無疑問,與群核科技的合作,是禾賽科技在機器人領域進行生態布局的一個關鍵舉措。
不過,除了與群核科技合作之外,禾賽科技還在本次科技開放日中宣布了它在技術應用和商業落地層面的最新進展——具體來說,禾賽科技與追覓生態鏈高端智能庭院機器人品牌可庭科技達成了戰略合作。
可庭科技專注于庭院智能產品的研發、生產制造與銷售,產品線涵蓋割草機器人、花園電動工具以及其他智能設備。目前,可庭科技在國際市場取得了顯著成就,目前在歐洲和北美主流市場建立起持續增長的銷售網絡,并進入東北歐、西南歐等多個區域市場。
具體來說,未來一年內,禾賽科技將為可庭科技提供 30 萬顆 JT 系列激光雷達,賦能追覓割草機器人,顯著提升其性能與用戶體驗,進一步增強產品在市場中的競爭力。
與可庭科技科技的合作,可以看做是禾賽科技在機器人市場進行商業化落地的又一個重要里程碑。
需要說明的是,在機器人領域,禾賽科技的激光雷達產品已經在全球 40 多個國家得到應用,覆蓋割草機器人、配送機器人、清掃機器人、移動機器人等多個細分市場——從商業落地的角度來看,禾賽科技的激光雷達產品能夠適用于各類機器人應用場景。
李一帆的商業版圖:從中國到世界
對于禾賽科技來說,2025 年 4 月 21 日的這場技術開放日活動,有著非常明顯的承上啟下的意味。
一方面,禾賽科技確實在十年間取得不錯的成績。
比如說,從出貨量的角度來看,禾賽確確實實拿下了激光雷達行業領頭羊的位置,其在 ADAS 領域和機器人市場都取得了令人矚目的市場份額,已經可以稱之為是「全球領先的激光雷達企業」。
尤其是在 ADAS 領域,禾賽科技更是持續取得一系列商業突破。
比如說,禾賽憑借卓越的技術實力,成功贏得國際車企的廣泛認可,成為全球唯一一家通過德國 VDA 嚴苛審核的中國激光雷達企業。
同時,禾賽還與一家歐洲頂級主機廠簽訂了多年獨家定點合作協議,在《財富》世界 500 強榜單中,全球收入最高的 10 家國際汽車廠商有 6 家(或其合資合作伙伴)與禾賽建立了量產定點合作關系。
值得一提的是,禾賽還連續四年榮獲全球車載激光雷達市占率第一、全球 ADAS 激光雷達市占率第一以及全球 L4 自動駕駛激光雷達市占率第一的成績。
當然,從財務的角度來看,禾賽科技自 2023 年 2 月成功上市之后,在 2024 年年度給出了歷史最佳成績。
具體來看,除了營收達到 20.8 億元的歷史新高度之外,禾賽科技還實現了 1400 萬元的 Non-GAAP 凈利潤,并由此成為全球首家實現全年 Non-GAAP 盈利的上市激光雷達企業。
這些所有成績,確實是一個很好的節點,也可以說是禾賽科技成立十年以來的一個很好的「生日禮物」。
但是,另一方面,從禾賽科技的長遠發展來說,這些眼下的成績,還遠遠不夠——無論是技術發展,還是從商業落地的角度來看,禾賽科技在激光雷達賽道依舊是大有可為。
所以,從技術層面,禾賽科技依舊在車載激光雷達探索面向 L3 和 L4 進行技術布局的產品,其中,新一代車規級激光雷達產品 ETX 車規級超遠距激光雷達、AT1440 車規級超高清激光雷達,都表明了禾賽在技術上的進一步探索。
當然,在車載激光雷達市場,盡管禾賽科技也不得不從零部件廠商的角度來應對中國汽車市場的內卷,但是從長遠的角度來看,禾賽科技也瞄準了利潤空間更高的海外市場。
而從應用落地的角度來看,禾賽科技也在汽車市場之外積極布局機器人市場,這個市場的毛利率更高,落地場景更加廣泛,覆蓋到推動消費級機器人、無人駕駛出租車、工業自動化以及其他機器人領域應用的發展。
由此可見,禾賽科技在 2025 年將大概率走出一個亮眼的增長曲線。
根據此前禾賽科技在財報中給出的數據,2025 年,禾賽科技的激光雷達出貨量有希望提升到 2 到 3 倍,出貨量預計將達 120 萬至 150 萬臺,其中機器人領域激光雷達預計將達 20 萬臺。
當然,在產能供應方面,禾賽科技表示,截至 2025 年年底,其激光雷達的年產能有希望高達 200 萬臺,為大規模交付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站在這個角度來看,禾賽科技整體上確實處于非常強勁的發展態勢,并且從未來的發展來看,禾賽科技已經隱隱約約有了激光雷達細分領域「小巨頭」的態勢。
當然,禾賽科技能夠走到今天這個位置,并非是一件容易之事。
畢竟,激光雷達這個賽道,與它一路相伴而來的自動駕駛賽道一樣,本質上都是一片未曾有人涉足的科技荒野。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里,禾賽科技所經歷的,其實就是技術和商業化層面的一路艱難跋涉,才能夠到達今天。
這需要堅持,需要努力,更需要洞見。
但作為一家典型的硬核細分賽道企業,無論是在 ADAS 領域,還是在機器人市場,禾賽科技的跋涉之旅都還將繼續,這條路未必會更加容易——但好在,從這次技術開放日的情況來看,將近 40 歲的李一帆和他所帶領的團隊,已經做好了迎接下一輪挑戰的準備。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智見 Time”,作者:308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