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江湖久違的硝煙再起!京東與美團這場"外賣大戰"已經從暗流涌動演變為正面交鋒,雙方從社保繳納、傭金補貼到騎手爭奪,再到東哥親自下場做騎手送外賣,還請外賣小哥吃火鍋,招招直指對方命門。這場看似普通的商業競爭背后,實則是一場關于700萬騎手命運與即時零售行業未來的關鍵博弈。
從"社保爭奪戰"到"二選一羅生門"
這場大戰的導火索早在今年2月就已點燃。2月19日,京東突然宣布自3月1日起為全職騎手繳納五險一金,并承諾為兼職騎手提供意外險和健康險,這一招直擊美團長期被詬病的社保覆蓋率低的痛點。美團在7小時后緊急回應,宣布將于第二季度開始為全職及穩定兼職騎手繳納社保,試圖抵消京東的輿論攻勢。
3月初,京東外賣正式上線,以"0傭金"吸引商家,同時承諾為騎手提供社保,直接威脅美團核心業務。4月10日,京東推出"百億補貼",上線大額優惠券搶奪消費者,日活用戶激增。美團則在4月15日發布即時零售品牌"美團閃購",強調"30分鐘萬物到家",并暗諷京東物流體系"大而無當"。
戰火在4月下旬全面升級。4月19日,美團通過"小團有話說"辟謠騎手去其他平臺接單會被封號一事。兩天后,京東發布《致全體外賣騎手兄弟們的公開信》,稱要應對某平臺騎手"二選一",將未來三個月全職騎手招聘名額由五萬提高到十萬,且對超時20分鐘以上的外賣訂單全部免單。美團隨即反擊,曬出"達達京東秒送行動"群公告截圖,稱"行業里限制騎手選擇的企業只有某平臺自己"。
爭奪的核心:700萬騎手與萬億市場
這場大戰表面上是外賣市場的爭奪,實則是即時零售全生態的對抗。數據顯示,2024年京東營收同比僅增長6.84%,傳統電商增速明顯放緩。而即時零售市場規模預計2030年將達2萬億,成為互聯網巨頭必爭之地,這便出現了京東美團商戰,并且劉強東本人親自帶領外賣業務,并親自作為騎手送外賣,不管怎樣,商戰最終的受益方是普通用戶。
外賣行業的本質是"騎手-商家-用戶"三方網絡效應的博弈。對于平臺而言,騎手和商家規模是決定其市場競爭力的關鍵因素。京東作為外賣市場的新進入者,必須通過搶奪美團的騎手和商家資源來快速構建業務生態。其"零傭金+五險一金"策略,本質是用短期虧損換取商家與騎手的"流量入口"。
美團則要穩固行業地位,防止資源流失。雖然美團外賣業務2024年預計利潤率僅2.8%,但其作為即時零售基礎設施的價值遠超財務數據。騎手日均配送量逐年升高,單均人力成本壓縮明顯,這種"人效經濟學"支撐著美團的運力網絡。京東的補貼戰可能打破這一成本平衡,動搖美團"30分鐘送達"的履約根基。
騎手權益:商業競爭下的社會議題
在這場大戰中,700萬騎手的權益成為焦點。京東打出"五險一金"和"超時免單"組合拳,試圖重塑行業標準;美團則強調其"不限制騎手選擇"的開放政策。但更深層的問題是:平臺如何在商業利益與騎手權益間找到平衡?
數據顯示,美團注冊騎手數量達七八百萬,穩定接單的約100萬。若按職工社保繳費基數下限4000-5000元計算,平臺每年為每位騎手的社保支出約16200元。如果全面覆蓋,這筆巨額支出將徹底改變外賣行業的盈利模式。
與此同時,平臺通過算法將配送時間壓縮至極限的做法也引發爭議。有研究顯示,訂單準時率每提升1%,騎手交通違法概率增加0.7%。這種"帶血的效率"背后,是資本將"用戶體驗"異化為數據指標的必然結果。
行業未來:效率與公平的再平衡
這場"戰爭"或將倒逼行業發生四大變革:傭金率重構、技術軍備競賽、用戶心智爭奪,以及算法效率與人權底線的再平衡。歐盟《數字勞動法案》已要求平臺為騎手提供最低工資保障,我國或將跟進相關監管。
但監管也面臨兩難:過度限制可能抑制創新;放任壟斷又會損害市場公平。如何在"效率"與"公平"間找到平衡點,考驗著政策智慧。若繼續沉迷于"補貼-壟斷-收割"的舊劇本,最終只會陷入"騎手困局、商家凋敝、監管鐵拳"的三重絞殺。
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勝負或許不在于誰搶占了更多市場份額,而在于誰能率先找到商業價值與社會價值的最大公約數,讓即時零售真正成為提升城市生活質量的"新基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