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會同有關部門表彰新一批全國衛生健康系統先進集體、先進工作者和“白求恩獎章”獲得者。 4月22日,國新辦舉行“新征程上的奮斗者”中外記者見面會,邀請5位代表圍繞“踐行醫者仁心 護佑人民健康”與記者見面交流。
▲貴州凱里市碧波鎮白秧坪村衛生室鄉村醫生楊世霞 圖據國新網
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凱里市碧波鎮白秧坪村衛生室鄉村醫生楊世霞是一名鄉村醫生。1999年,她畢業于貴陽中醫學院,2000年開始從事鄉村醫生工作。楊世霞所在的村是以畬族和仫佬族為主的民族村寨,全村有8個自然村寨,456戶常住人口,1899人。
楊世霞說,25年來,自己以衛生室為家,手機24小時開機,認真接待服務每一名患者,深入群眾每一戶,了解村民的基本健康狀況,做好常見病的診療、慢性病隨訪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工作,她與村民融為一體,得到了他們的信任和稱贊。
“我也許不是醫術最好的醫生,但我是村民們‘最近’的醫生。”楊世霞說,一個藥箱、一把雨傘、一雙雨鞋、一只手電筒,就是她出診的全部裝備,在20多年間,她跑遍了白秧坪村及周邊6個村的每一條鄉間小道,累計出診行程達一萬多公里。“鄉親們對我的稱呼從妹兒、大嫂到如今的伯母,在我聽來,這是他們對我工作的認可。”
楊世霞在見面會上表示,鄉村醫生是群眾健康的守門人。在基層工作25年,她也親眼見證了鄉村醫療有巨大的變化,村級醫療設施、醫療條件、醫療質量有了明顯提高,看病不再像以前那樣只靠聽診器、血壓計、體溫計“老三樣”來診斷病人。她說,隨著強基工程的深入實施,鄉村醫療水平會有更大的變化,村醫在醫學知識和技能上會得到更多的學習機會,能到上級醫院定點學習,得到大城市的對口支援和遠程教學,讓她們能學到更多的專業知識和技能。
讓楊世霞更欣慰的是,在她身邊長大的侄兒、侄女,受她的影響都選擇了行醫之路,她的一個侄女在楊世霞的建議下也當了鄉村醫生。“每當侄兒、侄女到村里來看我的時候,我的衛生室就有了一支醫護團隊。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希望他們能夠像我一樣,認真做好自己熱愛的事業。”
紅星新聞記者 付垚 北京報道
編輯 郭莊 責編 李彬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