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康復研究中心專家蒞臨指導,共繪醫院康復醫學發展新藍圖
—西安工會醫院·西安康復醫院—
2025年4月21日,西安工會醫院迎來康復醫學領域的兩座“燈塔”——中國康復研究中心張通教授與黃志軍教授。兩位權威專家的蒞臨,不僅為醫院注入了前沿的康復理念與技術活力,更為我院迎接三級康復專科醫院等級評審、深化醫康融合特色發展提供了強勁動能。
醫康融合個案實踐指導:精準把脈,破解臨床難題
上午,在院長田曄,副院長張鵬、李兵,黨委委員徐軍的陪同下,兩位專家深入科室一線,開啟醫康融合個案實踐指導工作。神經康復一科尹超、神經康復三科王萌、神經外科白航航三位醫生,分別就復雜神經康復病例展開匯報,涵蓋患者病史、影像資料、診斷依據及康復進展等全流程。
張通教授以多學科協作視角切入,強調神經內科、外科與康復科的聯動機制,提出“以患者為中心”的精準診斷路徑;黃志軍教授則從康復治療技術層面,結合患者個體差異,示范個性化康復方案制定要點,并現場指導治療師操作,確保技術規范落地。
專家團隊對每個病例的剖析鞭辟入里,醫護人員積極互動,現場形成“問題—建議—實踐”的閉環學習模式,切實提升了神經康復診療水平。
病歷質控指導:提升康復病歷內涵
張通教授還抽時間來到質控科,對3份神經康復病歷進行深度內涵質控,重點聚焦主訴與現病史環節。在主訴質控中,他仔細核查癥狀描述的精準性、時限記錄的完整性,確保主訴能直接反映患者核心問題;現病史質控則圍繞起病誘因、病情演變過程、診療經過及療效等維度展開,要求內容邏輯清晰、關鍵細節詳實,尤其關注神經系統癥狀的特征性描述與鑒別診斷相關信息。
此次質控工作旨在強化病歷書寫的規范性與專業性,通過精準把控主訴和現病史的內涵質量,提升神經康復病歷對臨床診療的支撐價值,為患者診療方案的制定提供更可靠的依據,助力神經康復醫療質量持續提升。
專家授課分享:理論賦能,啟迪臨床思維
隨后,專家授課分享環節在后勤二樓會議室拉開帷幕,李兵副院長主持會議。張通教授首先分享了“多學科融合促進康復發展”的主題內容。張教授以其深厚的專業素養和豐富的臨床經驗,深入闡述了多學科融合在康復領域的重要性。他指出,在現代康復醫學中,單一學科的力量已經難以滿足患者復雜的康復需求,多學科融合是大勢所趨。張教授詳細介紹了多學科融合的模式與機制,強調各學科之間應打破壁壘,加強溝通與協作,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共同為患者提供全方位、個性化的康復服務。他還結合實際案例,分享了多學科融合在臨床實踐中的成功經驗,讓在場的醫護人員對多學科融合有了更直觀的認識。張教授的授課內容豐富、深入淺出,贏得了現場陣陣掌聲。
黃志軍教授則聚焦于“神經傳導通路和運動順序的促通”展開講解。黃教授作為康復治療領域的資深專家,對神經傳導通路和運動順序的促通有著深入的研究和豐富的實踐經驗。他從神經生理學的角度出發,詳細講解了神經傳導通路的結構與功能,以及運動順序的形成機制。黃教授指出,在康復治療中,促通神經傳導通路和運動順序的恢復是幫助患者恢復運動功能的關鍵。他結合自己多年的臨床經驗,分享了一系列有效的促通技術與方法,如特定的康復訓練動作、神經肌肉電刺激技術的應用等,并現場演示了部分操作技巧。黃教授的授課生動形象、實用性強,讓在場的醫護人員對神經康復治療技術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
展望未來:砥礪前行,共筑康復醫學新高度
此次中國康復研究中心專家來院指導交流活動,為我院帶來了前沿的康復理念與技術,對我院的醫康融合特色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通過此次活動,我院全體醫護人員不僅拓寬了視野,增長了見識,更增強了信心和動力。在今后的工作中,西安工會醫院將繼續堅持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不斷深化醫康融合實踐,積極探索創新康復治療模式,提升康復醫療服務水平。
稿件來源 | 科教科 康復評定科
內容編輯 | 外宣辦 劉泓暢
稿件審核 | 科教科 崔藝久
發布審核 | 外宣辦 譚曉青
《西安工會醫院·西安康復醫院宣傳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