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南昌4月22日電(記者熊家林、余剛)春耕時節,江西豐城市尚莊街道有一處成片的紫云英“花海”,74歲的農民鄢國仔駕駛著旋耕機,來回翻耕作業。
“紫云英是一種優質綠肥,翻壓還田后,能改善土壤環境,讓糧食長得更好,”鄢國仔種了702畝水稻,這已經是他連續第4年在田里種綠肥。他說,農田種植綠肥后,每畝地能節省約30斤化肥,降低了種糧成本。
科學使用綠肥還有助于糧田變“良田”。鄢國仔種植的部分農田地處偏僻,是旱地改造的水田,質量不高、肥力不足,以前種植早稻畝產只有600斤左右,經過幾年連續種植利用紫云英等措施綜合治理,去年早稻畝產達到1100斤。
在江西豐城市尚莊街道,農民在開著成片的紫云英“花?!崩锓?。新華社記者 余剛 攝
豐城市現代農業技術服務中心主任李樂林說,近年來,當地建立了“水稻測土配方+種植紫云英+機械側深施肥”技術模式示范區,促進單產提升和生態協調。據統計,2024年當地每畝農藥使用量減少了31.8%。
鄢國仔給記者算了一筆細賬,種植紫云英政府每畝補貼90元,加上每畝節省下來的化肥成本和新增的糧食產量收益,每畝綠肥能為他種糧帶來約200元的純收益。此外,農業部門還會不定期邀請專家來田間地頭指導綠肥種植利用技術。
江西省農業科學院土壤肥料與資源環境研究所副所長劉佳便是專家之一。他從土里拔起一棵紫云英植株,指著根部的根瘤介紹,作為一種豆科綠肥,紫云英能固定空氣中的氮氣,還田后給土壤補充大量氮素營養,是一種有效提升耕地質量的清潔有機肥料。近些年來,該研究所在江西的綠肥種植推廣面積已經達到1000多萬畝。
江西省農業科學院土壤肥料與資源環境研究所工作人員在田間統計綠肥產量。新華社記者 余剛 攝
在江西峽江縣水邊鎮義橋村,種糧大戶葉長春的千畝糧田里也種滿了紫云英。他曾受困于耕地酸化,種出的稻谷存在空殼、癟殼情況。
近年來,峽江縣為治理酸化耕地,加強與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聯系與合作,大力推廣應用秸稈還田、種植綠肥、測土配方施肥等技術措施。
“綠肥就像是農田的‘醫生’,緩解了土壤酸化、板結的問題?!比~長春說,經過這幾年種植綠肥、培肥土壤的舉措,耕地質量逐步恢復提升,每畝能少用幾十斤化肥,糧食產量還更高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