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
2024年的末尾,一邊是一批新勢力轟然倒塌、哀鴻遍野;另一邊卻是理想汽車逆風上揚,又憋出來個新的大招。
繼去年10月取得百萬銷量的成績后,理想并沒有停下奮進的腳步;在2024年結束時,已率先成為第一家年交付突破50萬輛的中國豪華汽車品牌。
人比人真是氣死人。要知道,在中國市場想要取得同樣成績:
特斯拉用了10年,寶馬用了22年,奧迪用了26年,奔馳更是用了31年,而理想僅僅用了5年。
朋友們肯定好奇:理想的發展這么快,它憑什么啊?
所謂細節決定成敗,企業運營的“細節”不同,就決定了企業發展規模和速度的不同。
做企業說起來難也不難,無非是:①定愿景、目標;②做戰略、執行,既然理想能在眾多新勢力中屢次成功突圍,在這兩點上自然別具一格,我們不如就來一起聊一聊:
- 理想的愿景目標,怎就不同凡響?
- 理想的戰略執行,有何獨到之處?
咱們先來看第一個問題。
1.理想的愿景目標,怎就不同凡響?
理想的表現有點怪,怪在總是不循規蹈矩。
別人都在卷純電時,只有理想做增程;當大家都開始做增程了,理想卻又要“放棄”造車,做人工智能。
典型的不跟風、不盲從、有主見、不走尋常路。
企業成功一次,只能算幸運女神偶然眷顧;而理想次次成功,我看只能歸結到下面這些因素。
1)愿景宏大
理想要做人工智能,本就是一個陽謀。
眾所周知,理想在2023年初發布企業戰略時,才首次對外界公開要做人工智能,看似已經有些晚了。
將內部戰略對外公開:于客戶是一場長情告白;于對手卻是一張閃亮明牌。
什么意思?因為對手們只要想,就能像之前抄增程一樣,立馬再去抄理想的AI,無腦跟風。可是對手們要風就能得風嗎?否也。
高筑墻,廣積糧,緩稱王。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理想早在2015年7月成立之初,愿景便是:要用15年在人工智能領域構建起完整的體系化能力,成為全球領先的人工智能企業。
這個時間早于ChatGPT誕生(2022年11月),更早于馬斯克投資的OpenAI創立(2015年12月)。
正因為愿景宏大布局早,人工智能的發令槍還沒響,理想已經搶跑,在積累勢能的道路上一路狂奔。
如今賽程早已過半。對手們即使反應過來,快馬加鞭奮起急追,努力抄襲瘋狂模仿,也只能瞠乎其后望塵莫及了。
賜予理想這股神秘力量的,既不是希曼也不是希瑞,而是理想團隊的遠見和先發優勢。
2)目標清楚
理想的目標是:不做汽車的智能化,而是人工智能的汽車化。
把車造出來,只是理想在實現人工智能上道路上的一個路牌、一個站點、一個里程碑;把車造出來,僅僅意味理想的人工智能戰略可以全面鋪開了。
自始至終,“為用戶創造移動的家,創造幸福的家”是理想團隊的使命;“推動人工智能普惠到每一個家庭”自然就是這棵使命樹上要結出的碩果、開出的繁花。
All in AI是理想在看清行業趨勢、看懂用戶需求、看明市場競爭、看好企業自身、看見未來機會后,綜合判斷得出的結果,而非一場豪賭。
3)路線清晰
按照CEO李想的定義,實現AGI的發展必經三個階段;而理想也正沿著這條路線開始了攻堅克難。
第一階段:增強“我”的能力
AI的初級階段,也就是當下。
AI只是個人的輔助,AI生成的所有結果都需要人來做最終決策。因為AI的能力不夠,責任必須回歸使用AI的人。
比如讓AI寫一篇文章,可以生成一篇較為滿意的內容,但還需要經人修改才能加以使用。
第二階段:成為“我”的助手
人可以對AI發出連續的任務,AI可以獨立地、連續地完成所有工作,并對結果承擔責任,不再需要人工干預。
比如我正在上班,我可以要求一輛L4級的車替我去接孩子放學,接上之后再把孩子送去指定地點去學游泳,最后再送他回家。
第三階段:成為“我”的硅基家人
AI的終極階段。
到了這個階段,AI會成為家庭成員之一,主人不再需要給AI分配任務, AI對每一個家庭成員的需求了如指掌,就像你了解每一個家人一樣。它可以合理規劃、自動完成任務,無需干預。
甚至當主人離世、肉體消亡后,AI可以讓主人的記憶繼續在家族中傳承、延續。
理想的AI藍圖
為了實現“硅基家人”的終極夢想,理想“兩手抓,兩手都很硬”。
在CEO李想看來:通過持續在語言智能(理想同學)、行為智能(自動駕駛)兩個方向上加強投入,這兩個能力終會在未來交匯于一處,形成VLA的能力(Vision Language Action Model 視覺語言行動模型),幫助我們認知、理解、接管這個真實物理世界。
實現VLA的那一刻,便是理想人工智能的“iPhone4時刻”。
好消息是:“理想同學”已經走出車機、走進手機,未來還會走進更多的設備和屏幕,為家庭提供多樣服務。
朋友們現在已經可以在應用商店找到它,即使沒買理想汽車也可以體驗到“理想同學”的智能服務,成為你的工作、生活伙伴。
有宏大愿景、有清楚目標、有清晰路線,理想All In AI,向著人工智能的標桿直跑。
當其他企業還沉迷在電動化競爭之時,理想早已換擋加速,進入人工智能的藍海,正在引領造車行業開啟新的紀元。
上一次引領增程如何,這次引領人工智能亦如何。
到這里,理想要做什么我們清楚了;準備怎么做呢?我們繼續。
2.理想的戰略執行,有何獨到之處?
理想上半場的電動化為何能成功?下半場的智能化又將怎樣保持領先優勢?我們可以從下面這些信息中找到答案。
1)產品優秀定位精準
大海航行靠舵手。創始人如果懂產品,對企業真是加分項,對消費者也是福音。
產品成功,源自創始人和團隊的良性博弈
在理想的組織架構中,李想親自掌管產品和戰略團隊,愛車懂車,對產品定義一手抓;產品團隊做決策時,敢于和創始人意見相左、甚至拍桌子吵架,這種良性博弈保障了理想在產品定義上的客觀、理性、科學決策。
產品系列完整,覆蓋用戶需求場景
理想全系產品,完整覆蓋20-50萬元價格區間,為不同年齡層、不同人口的家庭提供選擇,滿足不同家庭用戶的需求。
無論是用戶對“大、更大車型駕駛感的渴望(想要三居室、豪宅選L7、L8、L9)”,還是對“又小又大,好開又能裝(想要精裝兩居室,更高得房率選L6)的期盼”,又或者想“全家老少一起舒適出行(人口多選MEGA)”,都能夠滿足。
爆賣產品,源自爆款產品設計
以理想ONE和理想L系列為代表的增程電動產品,兼顧了城市用電、長途發電、露營供電;理想MEGA率先搭載麒麟5C電池,充電12分鐘續航增加500公里,各種設計完美解決了用戶里程焦慮和充電難題。
首創2+2+2六座SUV布局,首創大連屏多維交互,首創“冰箱彩電大沙發”、首次將空氣懸架等百萬級豪車配置平權到30萬元價格區間,大空間布局、舒適性的底盤調校等,助力理想L系列、理想ONE能在各自細分市場成為爆款,引領國產車一代產品的創新趨勢。
一體式星環燈、空氣懸架、冰箱彩電大沙發等等一系列產品定義,成為國產車的效仿對象。
2)技術研發能力領先
理想在2024年之所以能做到平均每月一次大規模的高質量OTA升級,理想的智駕技術能做到“三連跳”,這背后皆是因為理想持續加大AI領域的研發投入。
擁抱AI,超前布局
理想從造車之初就在布局AI能力,進入智能化下半程競爭,理想相比于傳統制造業轉型,本就具有先天優勢。
面向未來,理想認為數據驅動的人工智能是核心技術,自研的AI基座大模型能力是面向未來競爭的根本能力。
巨量研發費用投入AI
理想汽車一年100億研發投入中,有接近一半投向了AI。
目前,理想汽車擁有四支AI團隊,分別負責:智能駕駛、智能空間(座艙)、智能工業和智能商業。前兩個方向直接面向用戶體驗;后兩個方向實現組織能力和決策能力的升級。
理想在AI投入上是多維的、立體的、持續波浪式的、同步推進的。
投入多多,收獲多多
理想的智能駕駛經歷了三級跳,從輕圖NPN,到無圖,再到端到端+VLM新一代技術架構。
理想汽車平均18天推送一次大版本OTA升級,近三個月升級174項新增及優化功能,是智能電動車企中OTA升級最快的企業之一。
理想是全球唯二真正實現One Model端到端的企業,另一家是特斯拉,卓越的方案是從感知到規劃直接用一個大模型,而其他同行端到端基本都是用兩個模型拼接的,有代差的。
從全球范圍看,理想站上智駕第一梯隊,名副其實。
3)經營管理先進高效
理想能做到“上市即商量,上量即高質量”,得益于理想從規劃、計劃、執行、結果四個步驟,建立起一套完整的閉環進行運營,是從供應鏈到生產制造,再到銷售的閉環模式。
企業內部管理,順暢高效
在理想內部,產品、研發、制造各部門全線打通,戰略規劃和落地執行一桿子通到底。這樣既能保證上下管理的通暢,又能讓各部門形成相互配合。
供應鏈彈性自如,自研與共創涇渭分明
理想汽車合作伙伴協同理念W.I.N(Win-win、Innovation、Nexus):即“共贏·創新·鏈接”,旨在發揮鏈主的價值,用開放的心態,鏈接伙伴,共建生態,共同成長。
理想的自研和整合邊界清晰:一種是必須自研,如果不做行業里沒有其他人做;另一種是看具體情況,如果封閉做效率更高就自研,如果開放做效率更高,就選擇交給合作伙伴做。
合作共贏,與伙伴共生
理想和供應商建立的是一種長久的、穩定的、互惠互利的合作關系,這樣做既能讓用戶得到高品質的產品保證,又能獲得持續穩定的售后服務。
理想從不擠壓供應商生存空間;超千億的現金儲備,支撐理想賬期通常保持在4-5個月,在行業中處于健康水平;短賬期能夠讓供應商快速回籠資金,維持其健康運營,從而持續投入研發,形成良性循環。
4)銷售靈活服務全面
理想注重用戶的服務體驗,通過構建遍布全國的服務、充電網絡,能靈活地、有效地、及時地觸達全國用戶。
服務網絡:
理想擁有線上線下一體化的直營銷售和服務系統,直營零售中心遍布全國,能面向全國用戶提供更透明、更便捷、更高效的服務。
截至2024年12月31日,理想汽車在全國已有502家零售中心,覆蓋150個城市;售后維修中心及授權鈑噴中心478家,覆蓋225個城市。
充電網絡:
截至去年12月31日,理想已開放運營1,727座超充站,配備9,100個超充樁。
2025年底前,理想計劃全國再上線2000+座充電站,將充電站總數增加至4000座;在高速公路沿線建設超過1200座超級充電站,覆蓋90%的國家級高速。
3.總結
理想既有遠大的愿景與目標,又有強有力的戰略和執行,步步為營久久為功,才能一次次在逆風中“持續瘋長”。
一家把實現人工智能定為目標,既高瞻遠矚又腳踏實地的車企,它造的既不是車,也不是寂寞,而是一副美畫:“為用戶創造移動的家,創造幸福的家”。
理想不僅引領著行業發展,還一直站在科技時代的潮頭,帶著用戶看見未來,走向未來,一步一個腳印地實現著“推動人工智能普惠到每一個家庭”的愿景。
理想的車,賣給的是愛家的人;而愛家的人,是在為家庭買單。
因為相互需要、雙向奔赴,才有理想汽車的全系持續大賣和廣受好評的成績。
希望理想在2025年再創輝煌,帶領我們看見更多的未來。
#理想汽車為什么一年能賣50萬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