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訊 記者張小玲 通訊員鄭嘉純 由龍華區司法局、觀湖街道主辦,民法博物館承辦的“紙藝傳法韻,普法潤人心”主題活動近日在深圳民法公園舉辦。此次活動通過法治文化參觀、情景模擬游戲、非遺法治剪紙等形式,為參與活動的市民帶來了一場沉浸式的學法體驗,讓民法典等法律知識以生動的方式走進群眾生活。
普法小使者帶領市民沉浸式開啟法治文化之旅
活動伊始,市民們在講解員的帶領下,漫步深圳民法公園,開啟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法治文化之旅。講解員結合公園內的法治雕塑、民法環等特色景觀,生動闡釋民法精神,讓市民在自然與人文的交融中感受法治文化的魅力。
隨后,大家走進民法博物館,龍華區培育的第三批“普法小使者”以專業的姿態、生動的語言,為市民們介紹館內珍藏的民法文獻、歷史文物。從古代契約文書到現代民法典編纂歷程,普法小使者娓娓道來,帶領市民穿越時空,探尋民法的歷史脈絡。豐富的展品、詳實的史料,配合普法小使者的精彩講解,讓市民們不僅了解了民法的起源與發展,更深刻體會到法治文明在生活中的重要意義。
情景互動釋法,解鎖生活難題
參觀結束后,龍華區司法局和觀湖街道在民法講堂設置了 “民法典生活劇場”。現場,“器材損壞仍使用,受傷算誰的責任?”“被掉落的樹枝砸傷怎么辦?”“地滑摔倒可以索賠嗎?”等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法律問題展板吸引了眾多市民觀看。現場的工作人員結合實際案例,對這些問題進行了深入淺出解析,讓市民們明白如何運用民法典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更具特色的是,工作人員以深圳民法公園的動漫IP《華仔的一生》為背景,在模擬法庭設置了情景模擬游戲。通過模擬華仔在童年、青年、中年、老年等不同人生階段遇到的法律問題,如校園侵權、勞動合同糾紛、婚姻家庭矛盾、財產繼承等,引導市民朋友現場討論法律問題。在互動過程中,工作人員適時進行專業解讀,將晦澀的法律條文轉化為通俗易懂的生活指南,現場氣氛熱烈,參與活動的市民們積極發言討論,紛紛表示這種形式讓民法典知識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非遺法治剪紙,讓法治意識深入人心
活動的最后,模擬法庭開展了非遺法治剪紙課。非遺傳承人將“民法典”“守法”“法治”“校園反詐”“掃黑除惡 ”等法律元素融入剪紙藝術創作。
剪紙活動中,在非遺傳承人現場示范剪紙技法、指導構圖設計下,有的市民剪出了守法的窗花,有的則創作了天平、民法典等圖案。在一刀一剪之間,市民既感受到了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又在創作中將法律知識牢記于心。
此次剪紙活動將沉浸式法治課堂與可觸摸的非遺剪紙體驗有機融合,為市民打造了“學法律、賞非遺、動手創”的多維體驗場景。“參與今天的活動,我感受到了傳統剪紙的精妙技藝,也真切感受到法律對日常生活的保駕護航。”參與活動的蔣同學說。
今年以來,龍華區持續深耕“法治 + 非遺” 特色品牌,將深圳民法公園動漫 IP《華仔的一生》轉化為 20 幅非遺法治剪紙作品,以刀工紙韻勾勒《民法典》對公民一生的權益保護圖景。還拍攝法治非遺短視頻《剪紙里的法治人生》,讓靜態剪紙藝術在動態影像中鮮活呈現法治守護人生的溫暖故事。
接下來,龍華區將持續探索 “法治 +非遺”“法治 + 科技”等多元融合模式,推動法律知識從紙面條文轉化為可觸摸、可感知、可參與的生活指南,讓法治精神真正融入市民日常生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