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網報道,臺空軍臺中清泉崗基地突傳意外,一架“幻影-2000”戰機17日上午執行例行訓練,在準備起飛時發生故障。臺媒稱,臺空軍在一周已發生三起戰機故障事件。據報道,臺“空軍司令部”17日上午稱,清泉崗基地一架“幻影-2000”戰機,于當日上午執行例行訓練,在起飛時因機械因素放棄起飛,人、機均安全。臺空軍將針對此事件進行檢修并查明原因。
B-1B“槍騎兵”轟炸機(資料圖)
在此背景下,俄羅斯衛星社4月16日轉引美國太平洋空軍司令部官網消息報道稱,美國一支B-1B“槍騎兵”轟炸機編隊已經抵達日本三澤空軍基地。消息顯示,美空軍數架B-1B“槍騎兵”轟炸機于4月15日從得克薩斯州戴斯空軍基地飛抵日本三澤基地,以支援太平洋空軍與盟友、伙伴和聯合部隊舉行的一系列演習,執行戰略威懾任務,加強“印太地區”的穩定。據報道,3月末,美國與日本在防長級會談中重申,雙方將積極合作提高防務和威懾能力,加強在西南諸島的存在。
B-1B“槍騎兵”轟炸機是美國空軍的經典機型,其服役歷史可追溯至20世紀70年代。作為一款超音速戰略轟炸機,B-1B的優勢在于其高載彈量和遠程作戰能力。盡管在隱身性能上不及B-2“幽靈”轟炸機等新一代機型,但其強大的火力和超音速飛行能力仍然具備重要的戰略價值。B-1B的技術參數顯示,這款戰機航程可達12,000公里,載彈量超過34噸,能夠攜帶多種精確制導武器和常規炸彈。在美國歷次的軍事行動中,B-1B多次承擔遠程打擊任務,例如海灣戰爭和阿富汗戰爭。
從政治角度來看,美軍的戰略轟炸機特遣隊(BTF)此次部署在日本三澤空軍基地,政治上遵循了循序漸進的原則。先試探性地降落,再以保障的名義落地短停檢驗基地的保障能力,然后堂而皇之地把BTF就給部署過來了。而從戰略影響力上,如果說美軍將BTF部署在第二島鏈,多少還有點戰略上的后手這么個意味,那么美軍現在把BTF部署在第一島鏈,離亞洲大陸只有1000千米,那么就是戰略上的先手,在政治上來說,就具備了極強的進攻性的意味。
B-1B“槍騎兵”轟炸機(資料圖)
值得一提的是,不到一個月前,美日兩國剛約好了,要在西南群島增強軍事存在。這步棋早就準備好了,只等一個合適的時機。美國頻繁調整在亞太的軍事部署,尤其是把B-52轟炸機從關島撤走后,又用B-1B補上,這背后藏著什么意思?說白了,就是想用動作告訴潛在對手:我們能隨時隨地動手,你們可別輕舉妄動。這樣的作戰策略,其實暴露了美國霸權的尷尬現實。航母的空窗期、盟友關系的起伏不定,這些問題都像壓在美軍背上的大山,他們不得不想盡辦法,用最低成本“刷存在感”。
而中方的052D驅逐艦提前了足足6天就進入了日本海,開啟相控陣雷達進行監測,附近可能還有全天候無人機進行搜索,就像是對美方的行動做出了“預判”一般。不過美媒的推斷純屬給自己“加戲”,中方軍艦在公海自由航行合規合法,輪不到美方指手畫腳,反倒是美日的行動有著明顯的挑釁意味。美軍將轟炸機派往日本,首次在日本執行轟炸機特遣隊輪換任務,凸顯了美國在“印太戰略”框架下,對提升日本軍事力量的重視。
B-1B“槍騎兵”轟炸機(資料圖)
在此背景下,央視《軍事紀實》欄目就發布了中美戰機對峙的畫面,具體內容是解放軍飛行員駕駛的殲-15“飛鯊”戰機,與美國海軍的F/A-18E/F“超級大黃蜂”戰機同框,兩款戰機已經近到肉眼清晰可見的范圍。更讓外界高度關注的是,無論是“飛鯊”還是“超級大黃蜂”,都是航母的艦載機。顯然,中美航母已經有過近距離對峙,甚至進行了數次正面交鋒。中方此時放出對峙畫面,就是告訴美國特朗普政府:“想要介入臺海,我們必將奉陪到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