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據五角大樓國防創新部門軍用無人機項目負責人特倫特·埃梅內克(Trent Emeneker)透露,中國在全球無人機關鍵供應鏈中的地位之強,使得西方在技術封鎖背景下陷入長達一年的產業停擺狀態。這一表態不僅在美國政商界引發震動,也再度讓“中國制造”的全球影響力登上輿論風口。
特倫特·埃梅內克表示“中國有能力讓全球無人機產業停擺一年”(資料圖)
埃梅內克公開表示:“中國有能力讓全球無人機產業停擺一年。這不僅是美國面臨的國家安全問題,更是整個西方世界必須共同面對的安全議題。”他進一步指出,美方監管層正推動全面禁止進口中國無人機及其零部件的立法議程,旨在削弱對中國技術的依賴。
不過,此項提議在美國國內也遭遇廣泛質疑,尤其來自投資機構及無人機制造企業的強烈反對。有業內人士直言:“如果禁止進口中國無人機核心零部件,美國本土很多企業將直接斷鏈,連最基本的組裝測試都無法完成。”
事實上,長期以來,中國無人機產業在制造成本、供應鏈協同、傳感器與電池系統集成方面具備明顯優勢。無論是軍用無人偵察機、物流配送無人機,還是警用巡防、農業植保、測繪航拍等細分領域,中國品牌在全球市場均占據高份額,并形成較強技術壁壘。
據相關數據顯示,目前全球約八成以上的民用無人機產自中國,而其中超過70%的市場由大疆創新一家主導。此外,中國多家企業在AI飛控、圖傳系統、遙感數據等核心技術領域持續突破,逐步構建起“軟硬兼優”的產業生態閉環。
分析認為,美國當前加速推進“去中國化”政策的背后,是其對高技術依賴外溢帶來的戰略焦慮。但在全球化深度交織的今天,單邊“脫鉤”并不現實,反而容易引發本國企業鏈條失衡、供應成本上升,最終受損的是整個產業效率和全球用戶利益。
中國無人機企業面對外部封鎖風險,近年也不斷加快核心技術自主化,強化產品出口合規性,并積極開拓中東、東南亞、拉美等新興市場,構建多元化的外部增長空間。在這一背景下,美方“封殺中國無人機”之舉能否真正落地、并取得預期效果,尚存巨大變數。
可以預見的是,圍繞無人機產業鏈主導權的博弈,已不僅是技術層面的較量,更是一場牽動全球戰略平衡的長期競爭。未來,“中國制造”的自主安全與全球話語權,仍將在更深層次的規則重塑中接受考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