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成都4月22日電 (記者朱虹)今年4月22日是第56個世界地球日,活動主題是“珍愛地球,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在世界地球日之際,為增強學生環保意識,培養愛護地球的責任感,以“童心守護地球 共建韌性安全城市”為主題,成都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聯合成都市城市管理委員會和青羊區人民政府,圍繞“珍愛地球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主題,走進成都市實驗小學開展了科普宣傳進校園活動。
4月22日上午8點30分,隨著警報聲拉響,全校3000余名師生組織開展避險演練,師生們沿預設路線有序疏散。整個避險演練過程緊張、安全、有序,通過“情景模擬+實景引導”的模式,將應急避險知識轉化為身體本能記憶,提高了師生應對自然災害突發事件的技能,筑牢校園安全防線,為生命護航。活動現場,成都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和成都市城市管理委員會向學習贈送了地質災害防治、城市照明、垃圾分類等科普書籍1300本。
“珍愛地球 守護家園”主題雨傘涂鴉。成都市城市建設和自然資源檔案館供圖
“這次我們給同學們帶來了地質災害防范、城市照明、垃圾分類等科普書籍,希望這些書籍能成為你們的自然望遠鏡、環保指南針,指引你們從小事做起,敬畏自然、保護自然,做地球之友,用知識和行動守護我們唯一的家園。”成都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李闖農鼓勵同學們用知識和行動守護我們唯一的家園,“期待你們把書中的知識轉化為行動,用小手牽起大手,讓防范災害、垃圾分類、節水節電成為千家萬戶的習慣。”
活動期間,成都市生活垃圾分類志愿者聯盟專家講師黃蘭也走進課堂,通過“知識講解+趣味互動”的形式,結合生活常見物品與場景,為學生們帶來生動有趣的垃圾分類科普課。成都市地質環境監測站高級工程師羅永康則以“解碼地球警報”為題,帶領學生穿越46億年地球演化史,解讀成都平原地質密碼,傳遞地質災害識災、辨災、避災知識,并結合生活實際,針對家庭出游徒步、騎行、露營等方面互動問答,引導孩子們深化理解,寓教于行。
成都市地質災害遠程會商車變身移動“科普方艙”,學生們分批走進“科普方艙”沉浸體驗,觀看了地災科普短視頻,指導學生們體驗操控無人機,激發了學生科學探索的興趣。他們在觀看中沉浸,于震撼中思考,深刻認識到保護地球環境的緊迫性和重要性。
在第56個世界地球日前夕,成都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積極引導全社會支持參與自然保護和生態修復,營造出全民參與、共同保護地球的良好社會氛圍。
避險演練。成都市地質環境監測站供圖
據悉,自3月起,自然館便結合世界野生動植物日等環保主題節日接連開展了多場“生命之鏈:守護地球伙伴”系列線上征集活動,并在4月20日當天將征集作品集中展示,通過“線上征集+線下展覽+科普沙龍+專家對談”的創新形式,生動講述地球的故事。成都自然博物館(成都理工大學博物館)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自然館一直致力于通過豐富有趣的展覽和活動,發揮科普教育的引領作用,傳播自然科學知識。
世界地球日當天,成都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高新區公園城市建設局、市公安局高新區分局聯合在高新區桂溪街道大源社區大源廣場舉辦普法宣傳活動。通過設置宣傳展臺、接待咨詢、發放宣傳資料、發放宣傳小禮物等形式,向社區群眾宣傳自然資源政策法規,宣講節約資源、保護地球的重要意義。
此外,4月22日,成都市土地整治和生態修復中心聯合四川農業大學、四川師范大學、成都理工大學、成都天府綠道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開展了“珍愛地球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地球日主題集市活動。活動現場亮點紛呈。在理論宣講區,志愿者通過設立宣傳展板、發放圖文手冊、現場講解等形式,向市民普及耕地保護、生態修復等政策法規。在互動體驗區,志愿者通過開展四川地區典型土壤標本展示、自然資源知識問答、制作“種子地球”等活動,在寓教于樂中向市民傳遞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在主題打卡區,市民們紛紛駐足與“珍愛地球,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主題板合影,將公園城市的生態美框進朋友圈,也留下了珍愛地球家園的美好祝愿。
生活垃圾分類知識講座。成都市城市建設和自然資源檔案館供圖
“今天來參加地球日宣傳集市,學到了很多非常實用的自然資源知識,也讓我們了解到了尊重自然、保護自然、順應自然的勢在必行,感覺活動非常意義!”參加活動的秦女士表示。
世界地球日,時間為每年的4月22日,是專為世界環境保護而設立的節日,旨在提高民眾對于現有環境問題的意識。今年成都的相關活動從4月20日開始一直持續到4月27日,期間各地將舉行科普進校園、青少年互動科普展覽、開展生活垃圾分類主題宣傳及志愿服務等系列活動,影響并號召更多的人成為綠水青山的守護者,為公園城市生態新畫卷建設營造良好社會氛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