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等中國一聲“凍結”?美盟友集體出手,取代美國,加大對華出口
美國農民的抗議聲在這個春季響徹云霄,他們高舉橫幅,聲討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政策帶來的種種不利后果。
值得一提的是,這并非中國一時興起,而是提前3個月就開始預判,如今看來,恰似未卜先知。
1、中國預判成功!美國農民高興不起來
為何說預判?
根據美國農業部的數據,早在特朗普上臺之前,中國就下令“凍結”,直接“清零”美國大豆和玉米訂單,繼而轉向美國大后方——巴西,將大規模合同拋向該國。
數據顯示,2017年,美國大豆曾占中國進口總量的近40%,但到2024年這一比例已降至20%,而巴西的份額則躍升至70%以上。
這也是因為,與美國大豆比起來,巴西大豆不僅在價格上更具競爭力,供應風險也相對較低,最終得以成為中國在面對不確定的國際貿易環境下首選的合作伙伴。
可以說,這種提前布局不僅增強了中國在中美關稅反制中的抗壓能力,同時也降低了對單一市場的依賴。
與巴西興奮情緒成反比的是美國農民,其甚至“揭竿而起”,紛紛抗議特朗普的關稅政策。美國大豆協會主席凱萊布·拉格蘭德更是寫信給白宮:關稅戰使美國農業遭受重創,損失高達260億美元,大豆市場份額縮水近10%。
最后,他呼吁特朗普趕緊就關稅問題與中國談判,以避免美國農產品出口之路被徹底堵死。
2、美國在華的市場,被盟友搶占一空
巴西的大豆種植戶見證了市場需求的激增,巴西大豆種植戶協會主席毛利西奧·布馮透露,僅在四月上旬的一周內,中國就簽訂了240萬噸的采購合同,相當于中國以往一個月處理量的三分之一。
不僅如此,中國還在這場關稅拉鋸戰中,開辟了更多海外市場,為未來的國際博弈積蓄更強大的力量。比方澳大利亞等一眾美國盟友,集體出招,迅速抓住這一機會,進一步擴大對華出口。
就拿牛肉來說,美國相當一部分原計劃出口至中國的牛肉因關稅問題而遭遇滯銷困境。沒想到,澳大利亞迅速填補了這一空缺,成為中國牛肉市場的重要供應國。
數據顯示,僅在今年的三四月間,中國從澳洲進口的牛肉總量已經超過兩萬噸,明顯優于去年同期。這種增長不僅限于牛肉,澳大利亞的水果產品,如藍莓、牛油果等,也躍躍欲試,隨時準備進軍中國市場大門。
3、澳大利亞對美“報復”回來了!
這一幕是不是看起來眼熟?
2020年,澳大利亞曾因追隨美國對華政策而遭受懲罰性關稅,當時的情況仿佛就是當下美國所面臨境地的預演。
其出口商品的競爭力受巨大打擊,短時間內喪失部分市場份額,此過程中,包括美國在內的60多個國家,口頭上聲稱支持澳大利亞,行動上卻不斷爭奪其在中國市場的利益。
具體來看:
阿根廷敏銳地捕捉到市場動向,立馬搶占牛肉市場,并試圖進一步擴大紅酒市場占有率;
俄羅斯也不甘示弱,大量出口大麥到中國,同時還獲得了小麥和大豆的出口許可,顯示出其在農產品供應上的戰略眼光;
美國、印尼、加拿大等國則不失時機地搶占了澳大利亞留下的煤礦、銅、龍蝦以及鐵礦石市場。
可以說,在當前的關稅大戰下,澳大利亞終于“報復”回來了,眼看美國產品受到限制,第一時間迅速補位,重新奪回在中國市場的份額。
(中國早已從被動迎戰到主動布局,積極應對特朗普發起的一輪輪關稅攻擊)
4、中國早已開始主動布局!
其實,美國也意識到這一點,正快速采取應對措施:美國大豆出口協會和其他相關組織正在積極開拓包括印度、埃及、墨西哥等在內的新興市場,同時,新的大豆壓榨廠正在建設,生物燃料和其他非飼料用途的大豆研究正如火如荼地進行。
然而,正如《紐約時報》所指出的那樣,這些努力更像是對現狀的被動回應,何況,效果恐怕也難以在短時間內顯現。
事實上,中國在特朗普任期初期就曾多次釋放合作信號,但始終無法迎來實質性的對話與合作機會。換言之,美國以強硬立場相逼,錯失了和平解決爭端的良機,那么,既然中國主動遞出的臺階,對方不愿意下,但之后想要這個機會,可就難了!
總之,中國市場對很多國家來說是巨大的出口機會,失去這一市場可能意味著巨大的經濟損失,甚至可能在一些行業帶來致命打擊。可見中國已開始從過去的“被動應對”轉向更為積極的“主動布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