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德時代研發體系聯席總裁、21C研究院院長歐陽楚英介紹鈉新電池的特點。(寧德時代供圖)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真齊)“充電補能速度慢”“低溫環境續航衰減嚴重”“極端情況下電池安全存疑”……上述問題一直伴隨著新能源汽車發展,成為制約產業持續向上的枷鎖。近日,在寧德時代首個超級科技日上,寧德時代發布多款重磅產品,給當下動力電池的痛難點“把脈問診”。
當前市面上的動力電池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三元鋰電池,另一類是磷酸鐵鋰電池。無論是哪一種,都離不開“鋰”這種原材料。作為動力電池生產大國,中國對鋰資源的需求大,但自身儲備只占全球總量的7%,主要依賴進口。
2022年至2023年,全球鋰價曾一度連漲,導致國內不少新能源車企生產和供應斷鏈、旗下車型價格增長。因此,探索全新的動力電池材料,不僅關系到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平穩發展,還有助于鞏固中國的能源安全。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寧德時代推出了全球首款車規級規模化量產應用的鈉離子電池“鈉新電池”。“鈉新電池以創新性方案解決資源‘卡脖子’難題,以及北方地區新能源用車的低溫痛點,以技術創新踐行‘科技向善’。”寧德時代研發體系聯席總裁、21C研究院院長歐陽楚英說。
記者了解到,相較于傳統的鋰電池,寧德時代鈉新電池在零下40攝氏度的環境下仍可保持90%的可用電量,在僅剩10%剩余電量的極端狀態下,鈉新乘用車電池仍可做到零下40攝氏度整車動力基本不衰減,讓北方消費者也能享受到新能源汽車的便捷和實惠。此外,每度鈉電電芯碳排放比鋰電電芯降低最高可達60%,實現從生產到回收的全生命周期綠色低碳。
同時,寧德時代鈉新電池能量密度達每公斤175Wh,為當前全球鈉電最高,比肩磷酸鐵鋰電池;支持峰值5C的充電速率和500公里續航。正是寧德時代鈉新電池突破了材料本身的性能邊界,才能讓鈉離子電池實現了規模化應用。
以鈉新電池為基礎,本次發布會上,寧德時代還發布了驍遙雙核電池解決方案。它創新使用“寧德時代雙核架構”,將一個電池包分成兩個獨立能量區(主能量區和增程能量區),實現了五大雙核功能,靈活組合“鋰+鋰”“鈉+鋰”等,達到不同特性電芯之間的優勢互補。
驍遙雙核電池中率先引入“自生成負極技術”,通過讓元素以金屬的形式沉積在集流體上,代替了傳統的石墨負極材料,實現能量密度的躍升。在“超長續航”的基礎上,配合鈉、鋰電池的應用,驍遙雙核電池可以進行靈活的“自由組合”,并通過智能化的能量管理策略,打破原本新能源汽車的出行邊界,推動動力電池進入“多核時代”。
值得注意的是,“雙核”概念在未來也會覆蓋商用車、電船、飛機等更多領域,還可能讓一些先進技術提前落地。此外,寧德時代還發布了第二代神行超充電池,它的12C峰值充電功率1.3兆瓦,創造了超充倍率的新紀錄。
事實上,上述新產品和新技術的推出,都離不開寧德時代長期在動力電池領域的投入與耕耘。通過技術研發、供應鏈整合、規模效應與產業協同,寧德時代已構建覆蓋材料、制造、應用的全鏈條技術壁壘。
統計數據顯示,近五年寧德時代專利申請量超4.3萬項,2024年單年研發投入達186億元。尤其是在動力電池材料領域,寧德時代堅持“多方向飽和式研發”策略,鈉新電池的推出就是最生動的注腳。
更重要的是,寧德時代已服務超過1823萬輛車,累計銷往66個國家及地區。在廣泛的實踐中,形成了獨特的以研發測試數據和海量實車反饋互相印證的研發閉環。通過全流程的技術創新,寧德時代正引領電池向數智化加速轉型。
“鈉新電池、驍遙雙核電池、第二代神行超充電池的推出,對于新能源汽車行業是一次重要的推動。”正如歐陽楚英所言,在國內新能源乘用車零售滲透率過半的情況下,寧德時代正在以技術為矛,通過鈉離子為代表的材料突破,勾勒出動力電池“多核時代”的發展新藍圖。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