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有個微小隆起,需要活檢確認。"內鏡中心操作臺前,周艷平主任正專注地盯著屏幕,一邊交代助手,一邊將手中的內鏡操控桿精準推進。
周艷平在內鏡室
這份對病變的敏銳捕捉,源于她30年的深耕:陸軍軍醫大學新橋醫院、川北醫學院等三甲醫院的進修經歷,讓她將先進的消化診療理念帶回西充;參與全國上消化道癌早診早治項目的9年實戰,更練就了"鏡下辨癌"的硬功夫。
內鏡標兵
技術突圍
"以前取食管異物要轉院,現在周主任團隊就能解決!"這是許多患者的真切感受。
作為消化內科學科帶頭人,周艷平帶領團隊實現多項技術突破:
技|術|突|破
胃腸息肉發現即切除的"一站式"診療
急性消化道出血的內鏡下精準止血
為吞咽障礙老人置入營養管......
近3年周艷平親自開展的內鏡手術達1800余例,真正讓縣域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高質量微創治療。
周艷平在川北醫學院炎性腸病培訓班上發言
早診早治
防患未然
"胃腸癌早期癥狀隱匿,篩查就是與時間賽跑。"周艷平始終將這句話作為團隊的行動綱領。
自2016年承擔國家上消化道癌早診早治項目以來,她帶領科室團隊累計篩查40-69歲高危人群超1.8萬人次,發現早癌及癌前病變患者數百例。
一位常年腹痛的農民經她篩查確診為食管早癌,通過內鏡微創手術實現根治,術后逢人便說:"周主任的鏡子救了我一命!"
西充縣人民醫院上消化道癌早診早治項目獲得國家級表彰
這份堅持下,2018年西充縣人民醫院消化內科順利被評為南充市市級重點專科,同時還推動著西充成為川東北地區消化道腫瘤篩查與防治標桿。
如今,科室每月開展疑難病例討論,與四川省腫瘤醫院開通遠程會診,用"專家智慧+基層執行"的模式織密健康防護網。
有溫度的診療
在周艷平的診室里,耐心與細心是比儀器更珍貴的"診斷工具"。
一名30多歲的女教師因反復貧血四處求醫,血常規、骨髓穿刺查遍卻始終找不到病因,憔悴的她幾乎放棄希望。
"我們再仔細看看。"周艷平輕聲安撫,在胃腸鏡檢查中逐寸探查,最終在十二指腸角落發現了正在蠕動的鉤蟲。
她指著屏幕上的影像柔聲解釋:"就像地里的小蚯蚓,我們‘捉’出來就好了。"術后她反復叮囑患者注意飲食衛生。
夜間急診遇到消化道大出血患者,她常駐守醫院直至病情平穩。"周醫生看病讓人安心",這句患者評價,道出了仁心仁術的真諦。
這份溫度不僅限于診室。2022年寒冬,一張照片讓許多人動容:大雪紛飛中,西充縣人民醫院義診團隊裹著羽絨服在鄉鎮義診點問診,其中少不了周艷平的身影,睫毛上凝著冰晶,手中的聽診器卻捂得溫熱。
"婆婆,您胃痛時是不是愛喝燙粥?""大哥,咸菜要少吃啊!"她用帶著方言的叮囑,把健康知識揉進家常話里。
從醫這些年來,這樣的義診她從未缺席,即便工作排滿,也會擠出周末下鄉篩查。"多走一步,可能就多救一個人。"
未來展望
在縣域醫共體的大背景下,我院消化內科正籌建縣域消化疾病診療中心,計劃引進的超聲內鏡技術,將實現消化道深層病變"透視診斷";加入川東北消化專科聯盟后,胃腸復雜病變患者可享多學科聯合診療;"我們既要夯實基礎診療,也要向精準化邁進。"周艷平這樣說道。
"我們的目標很簡單——讓西充百姓的胃腸問題,不必再往大城市跑,要把防癌知識播撒到田間地頭。"周艷平的目光堅定而溫暖,正如她29年如一日的從醫初心。
醫生簡介
周艷平,內四科主任,消化內科副主任醫師,曾先后在陸軍軍醫大學附屬新橋醫院,南充市中心醫院,川北醫學院消化內科進修學習,現任南充市醫學會消化專委會常務委員,消化質控中心成員,參與上消化道癌早診早治9年,擅長消化內科常見病多發病及疑難危重癥的診治,擅長胃腸鏡診治技術,帶領科室開展了消化內鏡下的胃腸息肉切除,食道異物取出,內鏡下止血,營養管置入,ESD等技術。
周艷平門診時間:周三、周四上午
胃腸鏡預約咨詢電話:4567706
西充縣人民醫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