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新中國成立十周年之際,人民大會堂里聚集了近5000人的重要外賓參加新中國的這一隆重的慶典活動。晚上19點30分國宴正式開始,周恩來總理上臺發表致辭,大會堂內的各國外賓都全神貫注的聽著周恩來總理的發言。
而大家并沒有注意到在這人民大會堂的天花板上,居然藏著50個手拿棉襖,渾身已經被汗水浸濕的人。他們一直呆在天花板上,一刻也不敢松懈,直到國宴結束外賓們離開了人民大會堂之后,這50人才終于緩了一口氣。
那么這50人是誰?藏在人民大會堂的天花板上又有什么目的呢?
國宴的安全問題
國宴作為一個國家最高級別的宴會,到場的人員都是國家的重要賓客,以及本國的重要領導人。所以國宴的安全級別當然是非常高的,任何細枝末節更是馬虎不得的,一旦出現了意外,不僅有損本國的形象,并且也很有可能給外賓以及本國的領導人帶來危險。
因此國宴的安全問題,一定是重中之重,新中國成立十周年的隆重慶典,更是如此。不過當時也的的確確有著很多的問題擺在了我們面前,那就是國宴中存在的安全隱患。
人民大會堂是由梁思成、楊廷寶、張開濟等著名建筑學家共同設計建造的宏偉建筑,其中不僅富含著濃厚的中國元素,還能夠對外展現出中國燦爛的文化。宴會廳場地占地7000平方米,并且周邊還有設備齊全的廚房,作為國宴的會所再合適不過了。
可是有一個問題卻讓當時負責辦理建國十周年國宴慶典的人們犯了難,那就是整個人民大會堂的主體材料都以木質結構為主。雖然當時的每根承重梁重達55噸,即使是面臨強烈的地震也基本沒有坍塌的風險。
然而以木質結構為主的房屋,卻極易發生火災。當初新中國剛剛成立不久,又因為經歷了抗美援朝戰爭的消耗,此時的國家不僅急需建設,并且鋼材等重要的工業原材料也非常缺乏。國防工業用去了相當一部分的鋼材,這就使得人民大會堂在最初的時候,主要采用的是木質材料。
宴會廳的天花板上分布了大大小小無數個燈泡,并且由于大會堂的空間很大,所以這些燈泡都是很高度數的燈泡,當這些燈泡一同亮起的時候,驟然產生的高溫也很容易讓周邊的木質材料因此而產生明火,繼而發生火災的隱患。
不僅如此,這些電器和燈泡,以及大會堂的諸多設備,也都需要鋪設大量的電纜,為了場面的美觀,這些電纜都分布在天花板之上,一旦有哪一部分因為高溫或者其他原因發生了短路的情況,那么后果也是不堪設想的。
為此,大家就開始想辦法解決這個安全隱患,公安局的同志們在看到天花板上密密麻麻的電線時,心中也非常擔憂,不過很快消防局的同志們就想到了應對的方法,那就是將這些電線都插進鐵管之中,和木質的天花板隔離開來,這樣的話即使有火花出現,那么也不會引起火災。
可是這樣的辦法也不能夠保證萬無一失,因為有些細小的接口是無法用鐵管隔離的,在消防部門同志的勘察下,還是認為具有一定的安全隱患。
這可怎么辦呢?目前北京無法找到第二個比人民大會堂更合適的國宴場地,而且這個耗費了無數人心血和多少建筑學家的努力才建成的宏偉建筑,也一定要展現在外賓的面前,從而宣揚中國的大國形象。
所以地址是無法更換的,就在此時北京建筑設計院院長沈勃,在情急之下想到了一個大膽也非常奏效的方法。由于宴會廳的天花板處空間有限,也無法盛放大量的水源滅火,于是沈勃靈機一動就聯系了50名熟悉人民大會堂的工作人員和電工,每人手拿一件棉衣蹲伏在天花板的各個角落。
一旦發現有哪個地方出現火花,就立刻沖上去用棉衣捂住,進行人工滅火。沈勃的想法提出來后,大家經過一番思索,似乎也找不到合適的替代辦法,于是就按這個方法執行。
當50名工人來到了天花板角落蹲伏的時候,距離國宴開始幾個小時的時間了。
圓滿完成的國宴
很快到了晚上,毛主席、周總理等國家核心領導人也帶領著近5000名的外賓到場,宴會中擺放著470張桌子,并且經過“國宴總管”鄭連福巧妙的設計后,還騰出了一定的消防通道。1000名服務員早已經過熟練的彩排,對于做好此次國宴服務,也充滿了信心。
19點30分,周恩來總理上臺致辭,與此同時在宴會廳的天花板上,50名工人忍受著無數高度燈泡所帶來的高溫,不僅神經緊繃的頂著排列的密密麻麻的電線,還緊緊的攥著棉衣隨時準備應付突發情況。
等到周總理致辭結束,外賓們都致以熱烈的掌聲,各國外賓手持酒杯暢飲,而1000名服務員,也在鄭連福安排的指示燈的指引下,有序的手持佳肴進入宴會廳。每一位服務員不僅舉止端莊,面帶微笑而且還經過了提前的準備和訓練,能夠用外語細聲的向外賓介紹菜名。
并且在注意到外賓有所需要的時候,服務員也會即使的來到其身邊貼心的為其提供幫助。在這樣的井然有序的安排下,國宴在外賓們的歡聲笑語中,圓滿結束。
等到外賓全部離開人民大會堂之后,在天花板上汗流浹背,全神貫注的50名工人,終于緩了一口氣。他們也滿意地離開了這里,心中也為順利完成國宴而感到十分的光榮。
誰也不會想到,在當初眾人舉杯相慶的宴會廳之上,居然還藏著50名負責及時滅火的工人,當初國家條件艱苦,資源有限,但是依舊有著無數人愿意為國而做出犧牲和奉獻。正是有著這樣愛國情懷的中國人民,才能夠在共產黨的帶領下戰勝艱難險阻成就如今的新中國。
信源:
人民大會堂的首次國宴——文史春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