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4月12日,上海市“市級分級診療平臺”正式啟用。一年過去了,如今的落實情況如何?
今天,記者從虹口區衛健委及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了解到,為積極推動診后患者下轉社區,進一步夯實“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體系建設,區衛健委偕同市一醫院,在全市范圍內率先試點探索“上轉簽約居民診后下轉社區”服務模式,讓社區首診患者“上得去、下得來”,更好實現二三級醫院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之間的“雙向奔赴”。
今天上午,虹口區和平公園下沉式廣場人頭攢動,一場特殊的健康咨詢活動正在開展。與以往同類活動的專家團隊大多來自一家醫療機構不同,該健康咨詢活動的專家團隊由市一醫院的23位專家及虹口區8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全科醫師“結對”組成。
市一醫院普外臨床醫學中心主任黃陳與嘉興路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外科醫師曹錦峰就是一對“義診搭檔”。除了在義診現場共同為市民答疑解惑,黃陳還將協助建立“社區標準化門診手術室”。今后,普外科、泌尿外科等疾病的部分小手術在社區醫院即可完成。
在進行健康咨詢和疾病科普之余,醫務人員還特別向市民們宣講了“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機制。區衛健工作黨委書記何東滔介紹,本次活動的“結對義診”,正是為了進一步強化“家門口的健康管理”理念,加強醫聯體單位之間的緊密協作與高效聯動。
號源下沉、雙向轉診,這些舉措無不意味著區域醫療衛生服務的連貫和責任共擔。市一醫院黨委書記秦凈表示,“作為虹口區綜合性醫聯體牽頭單位,市一醫院堅持將優質醫療資源送下去、沉到底,力求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高水平的醫療服務。”近年來,市一醫院深入踐行分級診療政策,率先啟動“全+專、一對一”社區全科醫師導師制培養以及點對點精準轉診等項目,通過社區全科醫生批次進修、建立雙向轉診綠色通道等舉措,落實市、區政府社區衛生服務能力提升部署。
市一醫院患者體驗處處長柴雙介紹,經過一年努力,目前社區患者“上轉”至市一醫院已十分順暢;后續,市一醫院將在患者“下轉”回社區方面繼續開展優化工作。“我們將遴選眼科(白內障、干眼癥)、泌尿外科(前列腺疾病)、內分泌代謝科(2型糖尿病)等專科專病作為先行試點病種,制定統一、規范的疾病下轉路徑與標準流程,為下轉平臺建設提供參考和經驗。”
以2型糖尿病患者為例,患者在市一醫院完成治療,且相關指標較為平穩后,就可以回到社區醫院進行隨訪、處方,由社區全科醫生依托標準化診療路徑管理病情。市一醫院專家則定期下沉社區開展查房,確保基層診療規范。這樣一來,三甲醫院的醫療技術可輻射基層,常見病、慢性病、康復期患者也可放心回歸社區就診,讓每一位患者都能在分級診療體系中充分獲益。
原標題:《上海市級分級診療平臺啟用一年,“上得去”的首診患者“下得來”嗎?》
欄目主編:顧泳
來源:作者:解放日報 黃楊子 胡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