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影隨形的面部抽搐,嘴角不受控地歪斜,連喝水都成了尷尬的難題……這是怎樣的煎熬?65歲的王大叔深陷此般困境已經19年之久。近日,在南京市第一醫院疼痛科通過射頻熱凝技術,終于解決了“搗亂”多年的難題。
面肌痙攣讓大叔整張臉都“搗亂”
19年前,王大叔頭部不小心受了傷,從那以后,左邊嘴角時不時就自己抽一下。一開始他還覺得沒啥大事,結果沒想到,這抽搐的范圍就像滾雪球,越滾越大,逐漸發展為整張臉都跟著 “搗亂”。嘴角歪得厲害,面部肌肉不停地痙攣,最嚴重的時候,左眼根本無法睜開,喝口水都得順著歪嘴角流出來。而且睡覺時還會流口水,早上起床時枕頭都會被流下的口水弄濕。王大叔就這樣被折磨了整整19年。
這19年,王大叔為了治病,簡直跑斷了腿。針灸、吃藥、按摩,能試的法子全試了個遍,錢沒少花,罪沒少受,可就是沒啥效果。以前王大叔特別愛嘮嗑,是朋友堆里的 “開心果”,現在被折騰得話都不愿意多說了,而且就連曾經的好友見到王大叔這張不停抽搐的臉時也會流露出一絲異樣的神色,這讓王大叔心里很難過。
就在王大叔快絕望的時候,今年3月初,王大叔得知同事的母親在南京市第一醫院疼痛科治療面部神經痛,效果挺好的,心想自己也是面部問題,于是抱著 “死馬當活馬醫”試一試的態度掛了疼痛科主任醫師徐晨婕的專家門診號。
徐晨婕接診王大叔后仔細問了情況、做了全面的檢查,診斷王大叔為“面肌痙攣”,并為王大叔制定了個性化的面神經射頻熱凝治療方案。
徐晨婕向王大叔介紹,面神經射頻熱凝治療,就像給醫生裝上了 “超級導航”!用CT-3D影像重建技術,能把臉上的神經看得一清二楚,精準找到那個 “搗亂” 的神經,然后用射頻熱凝技術,給過度興奮的神經 “降降溫”,讓它別再瞎折騰,而且手術的時候患者全程都是清醒的。王大叔當即表態自己一定要做這個手術。
安排好相關事項后,王大叔躺上了手術臺,經驗豐富的徐晨婕一邊手術,一邊觀察王大叔的臉部情況,并根據情況隨時調整,手術20分鐘就順利結束了。剛下手術臺,王大叔就感覺臉上抽動的次數明顯變少了,嘴角也不那么歪了,眼睛也能正常睜開了,久違的自然笑容又回到了臉上。王大叔直感嘆:“嘴正了!太感謝徐主任了!”
新技術控制溫度進行神經調控
徐晨婕介紹,面肌痙攣是一種常見的顱神經疾病,主要表現為一側面部肌肉陣發性、不自主地抽搐。這種抽搐通常從眼周開始,逐漸擴展到口角、頸部,甚至整個半側面部。嚴重時,患者會出現眼睛無法睜開、口角歪斜等癥狀,不僅影響外貌,還會對日常生活、社交活動造成極大的困擾。
專家表示,面肌痙攣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確,但目前認為與面神經受到異常刺激有關。常見的誘因包括血管壓迫、炎癥、腫瘤等。其中,血管壓迫是最常見的原因,比如顱內血管對面神經的長期壓迫,會導致神經異常放電,從而引發面部肌肉的不自主抽搐。
記者了解到,對于面肌痙攣的治療,傳統方法主要包括藥物治療和肉毒素注射。常用藥物如卡馬西平、苯妥英鈉等,雖然可以暫時緩解癥狀,但長期服用可能會出現頭暈、嗜睡、肝功能損害等副作用,且療效會逐漸減弱。通過注射肉毒素阻斷神經與肌肉之間的信號傳遞,從而緩解抽搐。但這種方法效果短暫,通常只能維持3—6個月,需要反復注射,長期使用還可能導致面部肌肉萎縮、表情僵硬等副作用。
而疼痛科施行的CT引導下經皮莖乳孔穿刺面神經射頻消融術是治療頑固性面肌痙攣的前沿技術。CT引導射頻套管針刺入莖乳孔內到達面神經,通過射頻電流使神經纖維間產生熱能,控制溫度進行神經調控,以阻斷或減少神經纖維的異常沖動傳導,從而緩解面部肌肉的抽搐。這種方法既能有效治療面肌痙攣,又能最大程度地保護周圍正常組織。
“原發性面肌痙攣患者、藥物治療無效或副作用明顯的患者、肉毒素注射效果不佳或不能接受反復注射的患者等都可以在醫生建議下嘗試。”徐晨婕說。
通訊員 曹慧慧 劉春興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呂彥霖
校對 盛媛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