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廣西頻道
幕墻管家團隊研討分析數據。梁銀明攝
在新時代產學研協同創新的澎湃浪潮中,廣西生態工程職業技術學院以“科技賦能、服務社會”的辦學理念為航標,依托多年深耕綠色建筑領域的科研積淀,攜手行業領軍企業與科研機構,構建起“需求導向—技術研發—成果轉化”的生態創新鏈。近日,該校產學研融合結出又一碩果:由該校建筑與道橋工程學院智建科技工作室研發的“幕墻管家——建筑幕墻智能監管系統”正式發布,該平臺通過BIM輕量化、大數據與AI神經視覺智能診斷三大核心技術的深度耦合,開創了建筑幕墻安全監管從被動應對到主動防御的智慧化新紀元。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我國建筑幕墻系統“老齡化”問題日益凸顯,日常維護管理面臨諸多挑戰。針對這一城市安全治理痛點,廣西生態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科創團隊開發了基于輕量化BIM技術的三維可視化管理平臺,實現了對建筑幕墻的透明高效管控。該平臺集成輕量化BIM引擎與深度卷積神經網絡,構建幕墻“透明骨骼”,結合無人機圖像采集技術,能夠快速、實時地評估建筑玻璃幕墻的健康狀態,并精準識別幕墻風險點,為管理者提供直觀、可查的海量幕墻數據信息。
“幕墻管家”系統的創新之處在于其輕量化BIM技術與視覺神經技術的深度融合。輕量化BIM技術使得管理更加可視、可知、可控,實現了政府、業主、物業、檢修等多方聯動,管理效率較傳統二維平面圖紙管理提升了2至3倍。同時,搭載的視覺神經技術利用深度學習和神經網絡算法,建立了深度機器視覺識別系統,大大提高了風險識別的精度和處理效率,有效節約了人力成本。
該系統在高層建筑、大型公共建筑和復雜幕墻結構中具有顯著優勢,為建筑幕墻的安全管理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持。今后,廣西生態職院將以“幕墻管家”系統為紐帶,將科技創新與“三全育人”理念深度融合,構建起“產學研用”與“育人育才”雙向賦能的新生態。探索出“全員協同、全程貫通、全域融合”的育人新模式,錘煉學生“BIM技術+AI算法+工程管理”的復合能力,培養兼具工匠精神與社會責任感的新時代數智建造人才。(朱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