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看蒼南APP、今日靈溪
一個普通的上午,靈溪鎮垟貢家園小區廣場上,65歲的陳阿婆正帶著孫女在全新的走道上遛彎,身后是米棕雙色相間的電梯高樓格外醒目,不遠處,龍溪湖公園傳來孩童的陣陣嬉鬧聲。“以前下雨天要穿雨靴出門,現在推嬰兒車都能在小區遛好幾圈!”陳阿婆的感慨,道出了垟貢社區200余戶回遷居民的心聲。
作為靈溪江南新區最后一批完成改造的城中村,垟貢社區的蛻變備受矚目。垟貢安置小區項目是蒼南縣首個“紅色工地”,通過黨建與工程深度融合,黨員帶頭攻堅,保障了施工質量與進度。75間平均房齡超40年的老舊房屋于2023年底啟動拆遷,3105平方米的土地上,曾布滿“晴天一身灰、雨天兩腳泥”的斷頭路,狹窄擁擠。如今,在原址上拔地而起的垟貢家園小區,不僅配備地下停車場、物業管理中心等設施,還實現了天然氣入戶、智能安防系統全覆蓋。
“以前家里衛生間小得可憐,現在有了新房子,我們親戚朋友在家聚著也不覺得擠了!”站在98平方米的新居里,從事水產運輸的住戶李先生眼眶泛紅,他切實感到了新家的好處,如今,來家里聚會的朋友都多了起來
拆遷中
垟貢家園小區對面就是靈溪鎮第五小學,步行10分鐘便可到達江南實驗中學、新區實驗幼兒園等教育配套。垟貢社區周邊優越的教育配套讓雙職工家庭王婷夫婦松了口氣:“轉學手續很快就辦妥了,孩子再不用穿越貨車密集的老國道上學,不僅離得近了,我們也更放心了。”
靈溪鎮第五小學
一旁的靈溪鎮文體中心更是每周開設體育類公益課程,為居民提供了豐富的選擇。“以前送孩子上課或者去運動場館要跨半個城區,現在小區附近就有專業場地,而且課程孩子也很喜歡。”全職媽媽張曉雯翻出手機里的課程表,乒乓球、籃球等課程均由專業的老師授課。
傍晚的龍溪湖同樣熱鬧非凡。在喆·美術館內,垟貢社區的居民王阿姨正帶著孩子欣賞最新一期的書法展覽,這座溫州首家鄉村美術館,連同龍溪湖公園的露天劇場,共同構成了城中村改造后垟貢人的“文化客廳”。“以前總覺得藝術是城里人才能看的,現在看孩子們對這些展覽都很有興趣,突然覺得藝術原來也可以在鄉村生根發芽。”王阿姨說道。
2024年,垟貢社區入選了溫州市“藝術鄉建”特色村,并依托浙江省書法家協會創作基地,每周開設書法等公益課程,還不時舉辦文化惠民藝術演出,吸引了眾多周邊觀眾前來觀看,惠及了眾多熱愛藝術的居民
喆美術館
龍溪湖公園
書法展覽
文藝賦美演出
從“憂居”到“優居”,垟貢社區的蛻變,不僅是靈溪鎮城市更新的生動縮影,更詮釋了靈溪鎮“民生為本、文化為魂”的發展理念。在這里,城中村昔日的記憶與新區的蓬勃活力交織融合,繪就了一幅安居樂業的幸福畫卷。
加小編微信:cnw000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