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蓋特智能糖畫機走進無錫當地幾所職業技術學校,為機械制造專業學生帶來一場 "科技 + 非遺" 的跨界實踐課。該校學生小華通過操作這臺 "非遺黑科技",不僅親手獲得立體糖畫作品,更在互動中深化了對現代智能設備與傳統技藝融合的理解。
活動現場,小華在指導老師帶領下,首先通過屏幕查閱了糖畫的歷史沿革。選擇 "龍" 圖案后,設備內置的 AI 視覺系統自動分析糖漿濃度,機械臂以 0.1 毫米精度完成 128 個軌跡動作,配合精細溫控技術,僅 45 秒便完成從熬糖到塑形的全流程。更令其驚喜的是,手機掃描糖畫觸發的 AR 功能,將傳統糖畫匠人手工繪制的慢鏡頭與智能設備的高效生產形成直觀對比。
"機械臂的運動軌跡設計,和我們專業課上學的工業機器人控制原理如出一轍!" 作為機械專業大二學生,小華特別關注設備的技術參數,主動詢問了糖漿流量傳感器的精度問題。校方技術指導老師現場拆解設備核心部件,講解 3D 建模、流體力學等技術在非遺傳承中的創新應用。
此次活動通過 "技術解析 + 文化體驗" 的雙軌模式,讓職業院校學生在掌握智能設備操作技能的同時,直觀感受非遺技藝的現代生命力。正如小華在實踐日志中所寫:"當機械臂畫出流暢的糖絲時,我突然明白,傳統技藝的傳承不僅需要守藝人的匠心,更需要我們用專業技術賦予它新的表達形式。" 校方表示,未來將繼續探索 "科技 + 非遺" 課程體系,培養既能操作智能設備,又懂文化傳承的復合型技術人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