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海外網報道,中國有望超過歐洲,成為俄羅斯管道天然氣的最大買家。盡管大多數歐盟國家正在尋找俄羅斯天然氣的替代品,但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仍然是匈牙利、奧地利和斯洛伐克等一些國家的重要能源供應商。數據顯示,去年前九個月,俄羅斯向這些國家的管道出口量同比增長了16%。
管道(資料圖)
中國駐俄羅斯大使張漢暉對媒體表示,從俄羅斯經哈薩克斯坦向中國輸送天然氣無法實現,因為連接這兩個亞洲國家的天然氣管道已經處于滿負荷狀態。在歐亞石油天然氣論壇上張漢暉大使說:“通過哈薩克斯坦是不可行的,因為那里只有一條已經超載了的天然氣管道。這條管道將土庫曼斯坦的天然氣輸送至中國。我們在塔里木盆地、甘肅省和山西省也在開采天然氣,生產出來的天然氣同樣也是沿著這條路線輸送到東部地區。”
在此基礎上,張漢暉大使還提到了天然氣的定價問題,他表示,中俄已經有了一條穩定運行的管道,因此在價格問題上更容易達成一致——“我們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因為價格是國際化的。”之前曾提到過,自2022年“西伯利亞力量2號”管道的談判被上日程后,中方這邊幾乎就沒有放出什么消息,一直非常低調,絕大部分消息都是來自于俄羅斯和蒙古國高層。而這次中方罕見就該管道表態,而且一次放出如此大的信息量,本身就是一種特別的信號。
為什么中國突然改變了一貫的溫和含蓄風格?背后的邏輯其實很清晰。作為能源進口大國,中國深知"誰掌握能源命脈,誰就掌握主導權"。北溪管道被炸事件給中國敲響了警鐘,一旦天然氣管道經由第三國,就像脖子上懸著一把隨時可能落下的刀。而俄羅斯提出的哈薩克斯坦路線,不僅需要中國在國內重新修建一條管道,更要冒政治風險——誰能保證未來哈薩克不會在美西方壓力下卡斷管道?
俄羅斯(資料圖)
為了能夠打通這條能源運輸線,普京在去年11月訪哈期間,專門與托卡耶夫談論了建設新管道與俄方借道哈薩克斯坦向第三國運輸油氣的問題。由于俄方計劃輸送的天然氣中,有100億立方米是供給哈薩克斯坦北部,且允許天然氣過境,可以為哈方帶來一筆過境費收入,哈方便沒有反對此事。不久后,俄副總統納瓦克對外表示,俄方已經正式啟動管道項目的計算和可行性論證工作。現在的問題恰恰是出在了可行性上面。
中國在能源命脈問題上劃出的紅線,中俄合作再鐵,但中國的主場必須由中國說了算!這事得從俄羅斯的小算盤說起。俄烏沖突打了三年多,歐洲市場徹底涼涼,俄羅斯天然氣庫存很多,每天白白蒸發2億美元。普京急得跳腳,想借著哈薩克斯坦現成管道“抄近道”給中國送氣,既省了修管道的錢,又能拉哈薩克斯坦當中間商賺差價。別看現在中俄在談判桌上掰手腕,兩國在貝加爾湖測試的量子加密輸氣系統可是悄悄上了頭條。這套黑科技不僅能防數據泄露,還能用人民幣盧布自動結算。
普京(資料圖)
對中國而言,將能源命脈交托給這樣一個具有潛在風險的第三方,無異于在能源安全上“走鋼絲”。未來,隨著中國在新能源、核能、氫能等領域的突破,以及“一帶一路”能源網絡的完善,中國在全球能源秩序中的話語權將進一步提升。而這一次對俄羅斯的方案的否決,只是中國能源崛起之路上的一個縮影——核心的利益,寸步不讓;國家命脈,永握手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