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西貝偏北
編輯 / 朱 婷
運營 / 獅子座
“演員唱歌跳舞真的能幫助到電影嗎?”姚晨在采訪中滿是困惑,“我們也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好像和電影的內容關系也不大。”
事情的起因是姚晨和賈靜雯在新劇《以美之名》的線下宣傳路演活動中,按照劇方的宣發要求要跳熱門的“李承羲進行曲”,這首短視頻熱曲最初源于韓國男團ENHYPEN成員李羲承的舞臺直拍,可以說和《以美之名》這部試圖揭露醫美行業內幕、打破女性容貌和職場焦慮的劇沒有任何關系。
路演活動上,姚晨和賈靜雯的舞蹈也顯得很局促,抬手、踏步、扭胯每一步卡拍都困難,和劇中沉穩干練的職業女性形象對比鮮明,部分網友覺得有“反差萌”,但kk覺得姚晨尷尬得腳都能摳出三室一廳了,無奈感爆棚。
這不是演員第一回在路演期間“被迫營業”了。
前年末,《三大隊》上映,主演張譯在路演期間拒絕跳科目三,“我還是想聽一聽深圳的觀眾朋友對這部電影深度的解讀,跳舞,我希望閑暇的時間陪大家玩。”
當時的張譯也被質疑“太自我、不管不顧人情世故”,而這回面對姚晨的表述,部分網友覺得這是“又要熱搜、又要舒適”的又當又立,很想知道這批網友和質疑姚晨的是不是同一批。
姚晨表示宣傳人員稱這種方式更“下沉”,更讓人能看到這部影視劇,可這種宣發與內容無關的錯位營銷,真的能給影視劇帶來有效的話題度嗎、增加所謂的流量曝光嗎?
有意思的是,最近正值一年一度北影節,一位媒體同行深夜發文稱:完全沒想到,周六的電影院空的嚇人,轉了一圈,基本沒人。這條朋友圈不免讓人唏噓。
或許是時候也好好思考一下:這些與內容無關的錯位營銷,是如何造就線下影視劇的宣發困境?更進一步看,是如何將那些真正喜歡電影的觀眾一步步推出電影院的?
一、路演亂象,尬穿地心
“路演”,也稱為“映后交流”,是影視劇當前宣發中觀眾與主創見面的首要環節,往往是在點映活動后的15-20分鐘內,提供給觀眾與主創溝通交流的機會。
就像答辯一樣,觀眾在表達喜愛之情外也可以“貼臉開大”,表達對作品中的質疑和困惑,主創也可以借此機會進行“答(bian)疑(jie)”,進而讓觀眾、乃至傳播后讓更多網友對于作品有預期和更深刻的印象。
但近年來的路演環節,有價值的交流溝通肉眼可見地變少了,而無聊的玩梗整活卻與日俱增,kk盤點了一下,路演的亂象可以分為四種。
第一種,唱歌跳舞炒cp,路演極致馬戲團化。
《鳴龍少年》,講教育工者幫助學生解決困難考上大學的現實題材劇集,路演期間cue張若昀現場學跳《科目三》,他手忙腳亂、臉上是尷尬營業的笑容。張予曦在大女主古偶《千秋令》的劇宣現場,游刃有余地跳抖音神曲《免我蹉跎苦》,秒變短視頻拍攝小課堂,服化、打光、妝造一應俱全。
《九龍城寨》路演,讓十二少胡子彤給粉絲講土味情話;讓一把年紀的老大哥林峯跳張元英火爆一時的轉圈扭腰舞蹈。《潛行》路演現場,讓41歲的演彭于晏在沒有任何保護措施的情況下表演倒立行走的絕活。
《金手指》,一部講窮小子梁朝偉逆襲股神翻云覆雨玩弄權勢、調查主任劉德華追查15年查找幕后真兇的雙雄題材,多少懸疑和反轉的劇情問題、演員的表演心得可以問。
但在宣發方在路演期間,卻選擇讓六旬影帝梁朝偉和劉德華賣腐——不僅要玩笑化地復刻無間道的手槍互指,還要5連花式比心,劉嘉玲直呼“無眼睇(沒眼看)”。
而在《射雕英雄傳》的武漢路演現場,肖戰和梁家輝也被要求比心,營造郭靖和歐陽鋒的“世紀大和解”……
如果這還算明星整活引流,對于現場觀眾還算有獵奇點,那么剩下的幾種就完全是在比誰更尬。
第二種,網紅大人的刷臉互動。
宣發方邀請百萬粉絲網紅與主創互動,同框合拍甚至或是現場找角度拍攝帶劇情的短視頻。
《溫暖的抱抱》路演,網紅和沈騰等主創拍短視頻,摸沈騰的臉、追星表白沈騰;《末路狂花錢》的長春站,邀請了當地網紅又是炫AD鈣奶、又是以孫悟空的方式送祝福,不知道的還以為是AD鈣奶的宣傳方呢;反傳銷電影《草木人間》路演現場,靠模仿《甄嬛傳》中皇上聲音走紅的博主當著陳建斌的面唱“朕emo啦”……
這些片方為了后續營銷熱度安插的網紅刷臉互動,和電影內容關聯化甚微。不僅浪費觀眾時間,主創在現場的尷尬也肉眼可見。
第三種,明星粉絲見面會。
送花、送禮、動不動表達“喜歡某明星多久了”都算是輕的,更奇葩的是擁抱、索吻、下跪示愛。
《從你的全世界路過》路演,張嘉佳被男粉熊抱、張天愛被男粉拿著下跪示愛;《大奉打更人》路演,男粉給王鶴棣現場寫詩表白;《冬至》現場黃景瑜被男粉要求抱他,還在《檢察風云》路演被粉絲教學如何表白,“你愿意成為我的第一順位繼承人嗎”這種承載著潛在厭女表意的尷尬互動……
非常過分的會被安保制止,順利進行的一般都是宣發方提前溝通好的“業務表演”。如果這屬于粉絲經濟的延伸,那么剩下的一種就是宣發純粹地攢“短視頻物料”了。
第四種,針推各式類型片的“托兒所”。
路演現場成為魔幻現實主義現場:愛情片秒變民政局分舵,情侶們現場求婚狂撒狗糧,誓要逼得單身觀眾當場撥打相親熱線;親子片則開啟“母慈子孝”模式,母子互訴衷腸環節硬核催淚;驚悚片更是將氣氛拉滿,后排“氣氛組”小哥嚇得爆米花炸成煙花,效果比劇情更炸裂!
在點映后,部分修煉成精的托兒甚至會一個閃現到某真實觀眾身旁,開始“揮灑演技”,旁邊的宣發方的攝影師早已就位,開始拍攝——網絡熱梗+情緒炸藥輪番上陣,硬是把路演現場整成了短視頻素材批發市場。
在這類宣發中,一部《長安三萬里》能讓盲人都能看哭,堪稱醫學奇跡;連狗狗都難逃戲精命運,《忠犬帕爾瑪》寵物專場里柯基“潸然淚下”的短視頻橫掃全網,雖然科學證明狗子連電影畫面都不一定能看清。
映后交流不再是掏心窩子的內容碰撞,而淪為9.9包郵式整活大賞——
KOL們和明星們共創KPI,觀眾忙著用腳趾摳出三室一廳,宣發方盯著熱搜詞條算ROI(投資回報率),這場面像極了甲方乙方聯手給空氣打call:你假裝感動,我假裝信了,反正短視頻流量比電影本身更值得銘記和傳播。
但,哪怕宣傳數據有熱度,真的會對票房有幫助嗎?
二、路演,能不能聊點真東西?
《人生大事》的導演劉江江最近在探討宣發的采訪中提到,“在路演中聽不到真實的聲音。”
他自己也深受其苦,去年定檔在國慶的《出入平安》在路演時掌聲如潮,上映后卻反響冷淡,甚至為避免更多虧損不得不撤檔。
當前的路演依然形成了一條完整的以抖音短視頻為主的商業化鏈條,與之對應的就是失去了路演最起初宣傳影片內容、感召觀眾觀影的意義。從主持人臺本設計到觀眾發言模板均流程化運作;“職業觀眾”群體通過預埋、紅包交易重復參與多場路演;宣發團隊甚至通過管控提問名單規避負面評價,只有極少真實觀眾能夠搶到提問資格和主創直接對話。
雖然kk知道宣發方有其難處,如果不提前預埋觀眾,可能會面臨很多問題:比如觀眾提問質量掉線,整場下來毫無爆點,不利于后續宣傳;主創表達能力不ok,漏洞百出,一不小心還會疊“內娛九漏魚”的debuff,敗壞路人緣……
此前,由于《封神2》在太原現場的路演“事故”——一位觀眾情緒失控質問烏爾善“為什么封神的口碑兩極分化,想過沒有”后,更強化了這一機制的風險規避邏輯。如果遇到這種“意外”,宣發團隊將面臨著挨批評、扣工資的處境。
但kk想說,不要小覷路演時電影內容探討對于觀眾觀影興趣調動的能力,哪怕是預埋,精準的觀眾提問能刺破營銷話術的包裝層,在爭議性解讀與主創釋疑的碰撞中激活影片的深層討論價值。
在《涉過憤怒的海》的路演中,當觀眾犀利指出黃渤飾演的父親老金對女兒娜娜的“愛”本質是占有欲驅動的權力控制時,黃渤以“導演在現場也如此表達”的坦誠回應,瞬間刺破短視頻營銷中“原生家庭之苦”的扁平化標簽。
而另一位觀眾對“娜娜臨終誤撥電話到底是否是向父親求救”的追問,引發了黃渤“留點希望”與曹保平“確定誤撥”的理解分歧,更表現了創作者視角不同對于同一作品理解的差異性。
當主創將角色動機的爭議性切口通過路演交鋒血淋淋撕開時,既瓦解了傳統犯罪類型片“為愛復仇”的敘事安全牌,又使娜娜的那句臺詞“愛,沒有”引發的社會命題借由抖音切片、微博長文與知乎心理學分析形成跨圈層發酵,不僅讓路演問答進階為電影的二創現場,也為后期熱搜發酵提供了霸榜第一物料。
此外,并非一定要吹捧和煽情影片的“優質”,對影片有爭議性內容的探討也是激起影片熱度的有效方式,也會將觀眾的視線聚集于劇情和人物塑造本身。
《出走的決心》路演現場,當一位男性觀眾激烈質疑影片“貶低男性價值”,拋出“沒有男人誰提供經濟來源和生育基礎”的論調時,主創團隊的差異化回應也十分精彩:導演尹麗川以百年平權史錨定議題縱深,詠梅微笑著用克制的“感謝出席”消解對抗感,而張本煜一句“提醒您大清亡了”的荒誕派回懟,則用解構式的幽默引發了在場觀眾的笑聲,也得到廣泛網友的支持。
這不僅印證了影片批判的現實根基,更讓路演沖突本身成為“女性出走必要性”的印證。
當前電影營銷已迭代為大數據時代的流量戰役——從張藝謀《英雄》時期流行的紅毯首映的1.0儀式崇拜,到《失戀33天》微博話題榜的2.0輿論操盤,再到《前任3》掀起的抖音賽博的3.0算法圍獵。
正如《抖音電影傳播指南》訪談中,和抖音電影合作的郭皓煒所說:“其實今天的宣發已經不再是一個單向宣導的過程,而是影片主創、宣發方、觀眾共同完成一場交互。”
這種以發布短視頻能獲得高流量的驅動力,導致了路演從傳統宣發場景被肢解成短視頻工廠的素材屠宰場,所有對話、淚點乃至突發沖突都被精準切片,投入抖音的算法漏斗接受殘酷檢驗。
事實上,電影內容本身仍是吸引觀眾走入影院的關鍵。比如2023年的《長安三萬里》和《孤注一擲》作為暑期爆款熱門,都遵循了從電影內容里提取爆點并與社會輿論結合并放大的規律。
前者通過通過抓住暑期檔家長帶孩子去觀影的剛需,17條爆款視頻半數深耕“唐詩教育”垂直領域,其中#看完電影孩子主動背詩#話題以364萬點贊成就現象級傳播;
后者通過“詐騙集團曬鈔”病毒視頻正是此機制下的標準產物,當漫天紙鈔傾瀉而下,當“想成功先發瘋”臺詞卡點沖擊用戶耳膜,這套高度適配平臺傳播的“詐騙美學”便從數據流量池里殺出血路,在48小時內完成從初級流量池、熱榜沖刺池、全民破圈池的火箭式躍遷。
無論是《長安三萬里》的唐詩匯演還是《孤注一擲》的反詐警示,本質上都是將電影文本中的核心內容轉化為可傳播的社會議題——前者通過“詩歌教育”喚醒集體文化記憶,后者借“緬北詐騙”激活公眾安全焦慮,既未偏離敘事內核,又創造了與當代觀眾對話的媒介接口。
而上述尬穿地心的路演亂象,實則暴露了電影本體的虛弱。雖然話題熱度可以制造短期爆點,但真正能穿透信息繭房的,始終是電影內容的人文精神與情感力量。
回歸內容,才是真正建立與觀眾對話循環,制造爆款,抵達高票房的底層邏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