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我真的不需要您幫我坐月子了,您回去吧。”
小王眼中含淚,捂著被打紅的臉頰。
“兒媳婦,你別趕我走,我知道錯了...”
這一巴掌打出的傷痕,兩年都沒能愈合.
可當我再次踏入兒子家門,我整個人都懵了...
01
我叫李梅,退休前是一名小學老師。
我只有一個兒子,叫小李,是我的驕傲。
小李大學畢業后在一家外企工作,收入不錯,三年前娶了同事小王。
小王這姑娘長得漂亮,性格也開朗,剛開始我很喜歡她。
婚后兩年,他們告訴我有了好消息,小王懷孕了。
得知這個消息時,我高興得一晚上沒睡著。
我盼了多少年才盼到這一天啊。
懷孕期間,我經常給小王打電話,叮囑她注意飲食和休息。
小王每次都會耐心地聽我說完,然后回答:“媽,我都記住了。”
十月懷胎,終于在去年春天,我有了一個可愛的小孫子。
小家伙長得白白胖胖,特別像小時候的小李。
孩子出生后,小李打電話問我能不能去幫忙照顧月子。
我二話不說就答應了,收拾好行李就趕過去了。
心里還在琢磨著要給小王和孫子準備什么營養餐。
去兒子家的路上,我買了很多滋補品,想著要讓兒媳婦坐好月子。
我堅信,坐好月子對女人一輩子的身體都是有好處的。
這種信念是從我母親那里傳下來的,已經根深蒂固。
02
到了兒子家,見到剛出院的小王和小孫子,我心里滿是歡喜。
“媽,您來了,路上辛苦了。”小王躺在床上,臉色還有些蒼白。
我連忙說:“不辛苦,不辛苦,我來照顧你們娘倆。”
小孫子睡在小床里,小小的,軟軟的,看得我心都要化了。
我把帶來的滋補品一一拿出來,向小王介紹每樣東西的功效。
“媽,這些東西太油膩了,醫生說我現在不能吃太油膩的。”小王婉拒了我的好意。
我愣了一下,但沒說什么,心想現在的年輕人可能不懂這些傳統。
第二天一早,我煲了一鍋豬蹄姜醋湯,準備給小王補氣血。
誰知小王只喝了一小碗就不肯再喝了。
“媽,太油了,我胃口不好。”小王說。
我有些不高興:“月子里就得多喝湯,不然奶水不夠,孩子會餓著的。”
小王沒再反駁,但我看得出她并不認同。
到了第三天,我發現小王居然在洗頭。
“哎呀,月子里怎么能洗頭呢?會落下月子病的!”我急得直跺腳。
小王放下毛巾,輕聲說:“媽,現在醫生都說可以洗頭洗澡的,保持清潔更健康。”
我搖搖頭:“現在的醫生懂什么?我們老祖宗傳下來的規矩是有道理的。”
小王不再說話,但從那以后,她開始躲著我洗頭。
又過了幾天,我看小王在吃水果。
“月子里不能吃生冷的東西,會傷身體的。”我趕緊阻止她。
小王放下叉子:“媽,水果有維生素,對身體恢復有好處。”
我不以為然:“你們這些年輕人,就知道聽那些新潮的說法。”
小李回家后,小王向他訴苦,小李嘗試調和我們之間的矛盾。
“媽,現在的月子觀念和以前不太一樣了。”小李委婉地對我說。
我不滿地回答:“那是因為你們不懂,我可是過來人。”
小李無奈地看了看妻子,不再說什么。
我心里也明白,我和兒媳婦的矛盾正在加深。
但我認為自己是為她好,她年輕不懂事,不知感恩。
我常常想起自己坐月子時的情景,那時候什么都不敢碰,連窗戶都不敢開。
現在的年輕人怎么這么不把身體當回事呢?
03
日子一天天過去,我和小王之間的氣氛越來越緊張。
她不聽我的建議,我看她做事也越來越不順眼。
有一次,我發現她偷偷開了窗戶通風。
“月子里不能吹風,你想落下月子病嗎?”我大聲責備她。
小王辯解:“屋子里太悶了,透透氣對身體有好處。”
我氣得直發抖:“你這是在跟自己的身體過不去!”
小李下班回來,又看到我們在爭執。
“你們都少說兩句吧,為了孩子。”小李試圖平息爭端。
但矛盾已經積累太深,一觸即發。
每天的生活像一場無聲的戰爭,我們都在爭奪話語權和主導權。
我覺得她不尊重我的經驗,她覺得我干涉她的生活。
那天中午,小李去上班了,我在廚房準備午飯。
我照例煮了小米粥、燉了雞湯,都是適合坐月子吃的。
端到小王房間時,發現她正在拆一盒外賣。
“你居然點外賣?”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小王小聲說:“媽,我就是想換換口味。”
我一把奪過外賣盒:“這些東西不干凈,對身體不好,孩子喝了你的奶會生病的!”
小王突然提高了聲音:“媽,您管得太多了!我已經不是小孩子了!”
我被她的態度激怒了:“我是為了誰?我是為了你好!你不領情也就算了,還頂嘴!”
小王也生氣了:“您以為您的方法都是對的嗎?現在都什么年代了,還那么迷信!”
“你說什么?迷信?”我氣得渾身發抖。
“是啊,就是迷信!我已經忍了很久了!”小王的眼淚奪眶而出。
我的怒火一下子沖上了頭頂,抬手就給了她一記耳光。
“啪”的一聲,房間里突然安靜了。
小王捂著臉,不可思議地看著我,眼淚大滴大滴地落下來。
我也愣住了,看著自己的手,不敢相信我真的打了兒媳婦。
就在這時,小李回來取忘帶的文件,正好目睹了這一幕。
“媽!你干什么?”小李沖過來扶住小王,聲音顫抖。
我慌了:“我...我不是故意的...”
小王撲在小李懷里哭了起來:“我不要她在這里,我真的受不了了...”
小李的臉色變得很難看:“媽,我送您回家吧。”
我知道,我闖了大禍。
這一巴掌不僅打在了小王臉上,也打碎了我們之間的關系。
當天下午,小李送我回了家,臨走時他的眼神里充滿了失望。
“媽,您好好休息,我們...先冷靜一段時間吧。”小李說完就走了。
我站在空蕩蕩的家里,突然感到一陣前所未有的孤獨。
窗外的陽光那么明媚,可我的心卻如墜冰窟。
04
兒子送我回家后,我的生活一下子失去了重心。
每天都在胡思亂想,忍不住拿起手機想給小李打電話,卻又不敢按下號碼。
我既愧疚又委屈,不知道該怎么面對這個局面。
夜深人靜時,我總是回想起小王受傷的表情,和小李失望的眼神。
一個星期后,我終于鼓起勇氣給小李打了電話。
電話那頭,小李的語氣很平靜:“媽,小王還沒準備好見您,給我們一些時間吧。”
我強忍著淚水,問了問小孫子的情況,然后匆匆掛了電話。
掛完電話,我一個人在家里哭了很久。
我想不通,我明明是為了他們好,為什么會變成這樣。
我常常看著窗外發呆,想象小孫子在做什么,是否已經會翻身了。
第二天,我約了幾個老姐妹出來喝茶,想找人傾訴。
張姐聽完我的講述,皺著眉頭說:“你太強勢了,現在的年輕人不吃這一套。”
李姐則說:“都是為了孩子好,兒媳婦不懂感恩,小題大做。”
王姐沉思片刻說:“你們都想著誰對誰錯,沒想過溝通才是關鍵。”
大家的觀點不一,我聽得有些迷茫。
回家路上,我路過一家書店,鬼使神差地走了進去。
我買了一本關于現代育兒和家庭關系的書,想了解年輕人的想法。
晚上,我坐在臺燈下認真閱讀,有些內容讓我大吃一驚。
原來,很多我堅持的“規矩”在現代醫學看來并不科學。
洗頭洗澡、吃水果、適當活動,這些對產婦恢復都是有好處的。
我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為,是不是太強勢了?
是不是應該尊重兒媳婦的選擇?
我甚至害怕自己會像電視劇里那些可怕的婆婆一樣,被兒子和孫子疏遠。
這個念頭讓我徹夜難眠。
日子一天天過去,我與兒子一家的聯系越來越少。
春節時,我給他們送去了禮物,但小李只是在小區門口接過去,沒有邀請我上樓。
我看到小李憔悴的面容,心里更加難受。
我想念小孫子,但只能通過小李偶爾發來的視頻和照片解解饞。
在一次視頻通話中,小孫子已經會喊“奶奶”了,聽得我淚流滿面。
那一刻,我下定決心要改變自己,不能讓偏執毀了我和家人的關系。
于是,我開始尋找改變的方法,希望能重新贏得家人的信任。
05
轉眼間,兩年過去了。
這兩年里,我的生活發生了很大變化。
我報名參加了老年大學的心理健康課程。
在那里,我認識了很多和我有相似經歷的老人。
通過學習,我明白了代際沖突的根源和解決方法。
老師告訴我們:“家庭關系中最重要的是相互理解和尊重。”
這句話讓我深有感觸。
我開始學著理解年輕人的想法,不再堅持自己的觀念是唯一正確的。
我學會了控制自己的情緒,懂得了尊重他人的界限。
曾經的我總認為自己是對的,別人都是錯的,現在想來真是太固執了。
每逢節日,我都會準備禮物送到兒子家。
雖然每次都是小李一個人下來接,但我從不強求見小王和小孫子。
我只是輕聲問一句:“他們還好嗎?”
小李會簡短地回答:“都挺好的,媽,您保重身體。”
然后我們就匆匆分別,各自帶著心事回家。
有時候,小李會發來小孫子的照片和視頻。
看著小家伙一天天長大,牙牙學語,蹣跚學步,我既欣慰又心疼。
我錯過了他成長的很多重要時刻。
看著鄰居家的老人帶著孫子在樓下玩耍,我常常羨慕得紅了眼眶。
夜深人靜時,我常常反思自己的固執和武斷。
如果當初我能多一些耐心和理解,結局會不會不一樣?
那一巴掌成了我最后悔的事情,也成了我改變的動力。
兩年間,我的生活漸漸有了新的重心。
除了上老年大學,我還參加了社區的志愿活動。
幫助別人的過程中,我找到了一些存在的價值。
我開始關注老年心理健康的話題,甚至在社區做了幾次分享。
但內心深處,那個未愈合的傷口依然隱隱作痛。
我多么希望能有機會彌補我的錯誤啊。
每次路過兒童游樂場,看到祖孫三代其樂融融的場景,我都會駐足良久。
我想象自己也能這樣,陪著小孫子玩耍,和兒媳婦友好交談。
這個愿望看似簡單,卻那么遙不可及。
06
那是個陽光明媚的周六,我去超市采購生活用品。
推著購物車在貨架間穿行時,突然聽到一個稚嫩的聲音。
“奶奶!奶奶!”
我下意識地回頭,看到一個小男孩正朝我跑來。
是小孫子!兩年不見,他已經長這么大了。
我驚喜地蹲下身,卻不敢伸手去抱他,怕被拒絕。
小孫子卻直接撲進我懷里:“奶奶,我認得你,照片里有你!”
我眼眶一熱,淚水差點奪眶而出。
他的小手摸著我的臉,好奇地問:“奶奶,你為什么哭啊?”
我連忙擦掉眼淚:“奶奶沒哭,奶奶是高興。”
這時,小王推著購物車走了過來。
“媽...”她叫了我一聲,有些尷尬地站在那里。
我慌忙站起來,不知道該說什么。
她比兩年前成熟了許多,眼神也柔和了許多。
“您...最近身體還好嗎?”小王打破了沉默。
“挺好的,挺好的。”我點點頭,目光卻舍不得離開小孫子。
小孫子拉著我的手,嘰嘰喳喳地說著幼兒園的事情。
我蹲下來認真聽他說話,偷偷擦掉眼角的淚水。
小王看著我們,表情漸漸柔和下來。
她看著我和小孫子互動,似乎在思考著什么。
“媽,明天是周日,您要不...要不到家里來吃個飯?”小王終于說道。
我愣住了,沒想到會等來這樣的邀請。
“可以嗎?”我小心翼翼地問。
小王點點頭:“小李一直想找機會,只是不知道怎么開口。”
我激動得說不出話來,只能不停地點頭。
小孫子開心地跳起來:“奶奶明天來我家!奶奶明天來我家!”
分別時,我給了小王我的新手機號碼。
“孩子很喜歡您。”小王最后說了這么一句話。
這句話讓我一整天都沉浸在幸福中。
回家的路上,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走路的步伐都輕快了許多,仿佛年輕了十歲。
我反復想著明天見面該說些什么,該帶些什么禮物。
我把家里翻了個底朝天,找出了給小孫子買的所有玩具和衣服。
我還特意去商場買了小王喜歡的化妝品,希望能表達我的歉意。
這是老天給我的彌補機會,我一定不能再搞砸了。
晚上,我失眠了,一遍遍在心里排練見面的場景。
我要真誠地道歉,不再強加自己的觀念,要學會尊重和理解。
第二天一早,我精心打扮了一番,提著精心準備的禮物,忐忑不安地來到兒子家樓下。
按響門鈴的那一刻,我的心跳快得像是要跳出胸口。
07
門開了,小李站在門口,比兩年前成熟了許多。
“媽,您來了。”他側身讓我進去。
一進門,我就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