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福建省福州市連江縣政務服務中心,福建省福清市人民檢察院的檢察官們引導3名案件當事人從福州市連江碳匯交易服務平臺,自愿認購326.4噸大型藻類養殖(沉積物碳匯和惰性有機碳匯)項目碳匯產品。據悉,此案是福州地區首例跨區域認購海洋碳匯替代性修復受損生態環境的案件。同時,本次認購也是全國首宗沉積物和惰性溶解有機物海洋漁業碳匯交易。
福州市、福清市、連江縣兩級檢察院召開座談會,就使用海洋碳匯認購推動恢復性司法工作進行分享交流與會人員就使用海洋碳匯認購推動恢復性司法工作進行座談交流。
這場跨越山海、守護蔚藍的司法探索源于兩起非法捕撈水產品案件。2024年伏季休漁期間,犯罪嫌疑人劉某、嚴某等人在福清灣、小麥島等附近海域使用“火車籠”、電拖網進行捕撈作業。經鑒定,劉某、嚴某等人使用的捕撈工具屬于禁用漁具,造成水生生物資源損害總量價值約人民幣10萬元。
懲罰不是目的,修復與發展才是關鍵。在審查起訴期間,劉某、嚴某等人認識到非法捕撈行為對海洋生態環境的危害,自愿認罪、認罰,愿意履行生態修復義務。但海洋生態修復的技術性強、周期長、環節多,為了找到“最優解”,結合專家建議,福清市檢察院最終將目光鎖定在“海洋碳匯”這一新領域。據了解,海洋碳匯是指海洋活動及海洋生物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并將其固定、儲存在海洋生態系統中的過程、活動和機制。由于陸地森林固定的林業碳匯被稱為“綠碳”,海洋碳匯也被稱為“藍碳”。
據福清市檢察院的檢察官介紹,相比于增殖放流、繳納生態修復金等傳統模式,以認購“藍碳”的方式替代性修復受損生態環境有其自身優勢,它的可預期性較強,受海洋環境等因素影響較小,有助于解決海洋生態原位修復難的問題。
福建省福清市檢察院、連江縣檢察院簽訂《關于建立適用認購碳匯方式開展生態環境損害修復協作機制的意見》。
最終,在福州市檢察院的指導與連江縣檢察院的協助下,福清市檢察院的承辦檢察官與碳匯交易平臺、碳匯產品供方積極對接,為當事人“量身定做”了一套“藍碳方案”,選擇了固碳轉碳效率較高的沉積物碳匯和化學性質穩定、分解速率極低的惰性有機碳匯,有力引導“破壞者”轉變為“守護者”。
為深化協作、凝聚合力,福清市、連江縣檢察院當天聯合簽署《關于建立適用認購碳匯方式開展生態環境損害修復協作機制的意見》并進行座談交流,明確兩地檢察機關以“平等協商、協同辦案、注重實效”為基本原則,通過強化區域協作與資源共享,探索開展異地認購海洋碳匯工作,為區域海洋生態環境修復注入新動能。
福清市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鄭小波表示,本次活動是福清、連江兩地檢察機關落實“海上福州·檢護蔚藍”專項行動的有力舉措,也是深化“藍碳”司法保護跨區域協作、共建海洋生態多元保護格局的有益實踐。下一步,福清市檢察院將深入踐行恢復性司法理念,積極探索“藍碳”司法保護與生態治理機制,著力實現“辦理一案、治理一片、惠及一方”良好效果,書寫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生態與發展融合共贏的新答卷。
來源丨新華社客戶端、福清檢察微信號
轉發:福建檢察新媒體
責編:賀華鋒 李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