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劉虎
4月21日,一場特殊的捐贈儀式,在四川遂寧市中心醫院舉行。當天上午,來自英國的建筑學專家科爾比先生攜家人,將家族珍藏的一幅《遂寧卷軸》捐贈給遂寧市中心醫院。據悉,該贈物高2.13米、寬0.92米,是一幅典型的蜀繡作品,兼具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更難能可貴的是,這幅蜀繡背后,還有一段鮮為人知的故事。
1916年,兩派軍閥勢力在遂寧城區對峙。為平息戰亂,博濟醫院(遂寧市中心醫院前身)院長陶維廉和饒德偉、韋濟恒兩名英國公誼會教友在交戰雙方游走、斡旋,幫助遂寧避免陷入戰火。為感謝三人的義舉,遂寧商會以蜀繡制作了兩幅錦旗,其中一幅送給了陶維廉,另一幅送給了饒德偉、韋濟恒。
這個被稱作《遂寧卷軸》的錦旗,曾經出現在陶維廉的一張照片中,但一直沒有找到實物。遂寧市中心醫院在尋找陶維廉相關物品的過程中,找到了饒德偉的后人科爾比先生,溝通中得知另一幅《遂寧卷軸》就保存在科爾比家族中。
“關于《遂寧卷軸》的歸屬問題,我和我的家人討論過很多次。最終,我們都認為它應當回到家鄉。”在捐贈儀式現場,科爾比先生向大家講述了《遂寧卷軸》背后的中英友誼故事,閱讀了記載著《遂寧卷軸》交接儀式的英文刊物。
據介紹,《遂寧卷軸》高2.13米、寬0.92米,是一幅典型的蜀繡作品,兼具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
“實物非常精美,大大超出了我的想象。”蜀繡(觀音繡)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黃海彥告訴記者,這幅作品使用了蜀繡中常見的齊針、二二針、二三針等針法,邊框采用了具有美好寓意的四季花繡邊和纏枝蓮紋,“這幅繡品針法嚴謹、針腳平齊、色彩明快,完美地體現了蜀繡的和、齊、細、密,平、光、順等特點,推算制作工時需要三個繡工嫻熟的繡娘耗時半年以上才能完成。”
據了解,遂寧市中心醫院后期會將《遂寧卷軸》在院史陳列館進行展示。“《遂寧卷軸》的回歸,恰似一條穿越時空的紐帶,將百年前的一次和平義舉與博濟醫院百年發展的精神長河緊緊相連。”遂寧市中心醫院黨委書記楊宏偉在致辭中說,它與老藥箱、舊病歷、泛黃的榮譽證書等都是博濟醫院歷史的見證,百年博濟從來不是孤立地成長,而是無數心懷大愛的人,用跨越國界、超越時代的善意共同鑄就的豐碑。
除了《遂寧卷軸》,科爾比先生還向遂寧市中心醫院捐贈了一些與中國有關的物件,包括他的母親曾經在中國穿過的中式童裝、虎頭鞋,他的祖父用來學習中文的字典、二戰時期來中國時學習四川話的書籍。此外,在捐贈儀式現場,科爾比先生還向遂寧市紅十字會捐贈了愛心基金。(受訪者供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