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大象新聞等報道,近期國際政壇頻現重磅動態。西班牙首相桑切斯、英國兩位高官專機接連降落北京,這背后的國際博弈暗流涌動,也讓遠在大洋彼岸的特朗普態度發生明顯轉變。
桑切斯此次訪華,是其兩年內第三次來到中國。作為歐盟最大豬肉出口國的領導人,他來華帶著明確目的。當時中方因美國發起“關稅戰”,對美所有出口到中國的產品征收高比例關稅,西班牙瞅準機會,想借此打開中國龐大市場。就在訪華前一天,美國還試圖通過威脅手段阻礙中西合作,可西班牙代表根本不買賬,直接回懟美國,強調與中國良好的貿易關系還會進一步擴大。桑切斯除了想深化兩國經貿合作,還希望借此改善中歐關系,消除彼此間的誤會,提升自己在歐盟內部的話語權。這次訪華是中方主動邀請,西班牙自然樂意推進與中國的友好往來。
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資料圖)
英國方面同樣動作頻頻,派出貿易政策國務大臣道格拉斯·亞歷山大和國防參謀長托尼·拉達金訪華,其中英國國防參謀長訪華距離上次已時隔十年之久,足以看出英國對發展與中國關系的重視。英國高官此次來華,也意在加強與中國在經貿、安全等領域的交流合作。
歐洲兩國高層接連訪華,讓特朗普坐不住了。特朗普上臺后推行“美國優先”貿易政策,對全球發起“關稅戰”,揚言“不存在任何豁免”,不斷加碼征稅。可結果卻事與愿違,中國堅決反制,對美產品征收高達245%的關稅(針對部分商品,如注射器、針頭累加關稅等),歐盟也有反制意向。美股暴跌、國內抗議聲四起,這些都讓美國經濟和社會面臨巨大壓力。特朗普不得不對75國宣布暫緩加稅政策,還在內部會議上公開表示,希望與中國達成協議,結束這場不斷升級的貿易戰。
但特朗普的態度又充滿矛盾。嘴上說著要談判,可對華征收稅率卻還在上漲。就拿電子產品關稅來說,先是宣布對筆記本電腦等豁免征收“對等關稅”,沒隔多久又表示豁免只是暫時的,還要對從中國進口的電子產品進行國家安全調查,商務部長盧特尼克也說要在兩個月內推出新關稅標準。美國這種反復無常的關稅政策,把自家高科技企業坑得不輕。蘋果公司80%的iPad和超半數電腦在中國生產,受關稅影響,市值直接蒸發6400億美元。科技企業紛紛向政府施壓,特朗普這才有所收斂。
半導體產品晶圓(資料圖)
中國在這場貿易博弈中始終保持堅定立場,明確表態“談,大門敞開;打,奉陪到底”。現在美國商務部部長盧特尼克透露,美國已經通過中間人與中國就關稅問題進行“初步接觸”,這和特朗普之前“等中國邁出第一步”的強硬態度形成鮮明反差。
從國際經濟格局來看,美國早已不是中國唯一的貿易選擇。美國如今只是中國第三大貿易伙伴,中國商品完全可以銷往歐盟、東盟等市場。反觀美國,離開中國這個全球最大工業生產國,很難再找到能提供如此豐富且物美價廉商品的供應方。就算美國與墨西哥、越南貿易增長迅速,背后也有大量中國轉口貿易的成分。有分析認為,要不了三個月,美國商場要么貨物短缺,要么物價大幅上漲,到時候特朗普恐怕更得著急。
特朗普(資料圖)
中國也在積極尋找破局之道。和歐盟加緊磋商,解決電動汽車進入歐盟市場的關稅問題;高層出訪東南亞三國,加強與地區國家合作。這樣既能促進區域內經濟循環,推動供應鏈重組,也能提升中國制造業的抗風險能力,打破美國的關稅封鎖。在國際社會看來,中國作為可靠的貿易伙伴,和政策搖擺不定的美國形成強烈對比。隨著越來越多國家與中國加強合作,美國試圖通過“關稅戰”孤立中國的算盤,怕是要徹底落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