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衛生巾產品的優劣不取決于營銷手段
去年下半年以來,“做衛生巾”成了一個熱門梗,眾多企業和名人或主動出擊或被動卷入,紛紛置身于這場輿論的風口之中。
在網友再三呼喊雷軍“做衛生巾”的聲浪之下,有媒體發現小米在商標申請中已經涵蓋了衛生巾、衛生護墊等品類。
3月17日,凡客創始人陳年也在社交平臺表示,自己接到消息,有可能凡客就要做衛生巾了,“很快就會上”。
3月20日,在東方甄選舉辦的2025年自營新品發布會上,宣布將推出自營衛生巾產品,最快將于今年暑假上市。
不過,截至目前,響應“做衛生巾”呼聲,把實體衛生巾做出來并賣出去的,是知名藝人黃子韜。
01.
“一分錢試用”,近5萬單秒光
3月22日,黃子韜在直播中透露正在嘗試生產衛生巾,強調要做透明化衛生巾工廠。此后,黃子韜在4月9日的直播中披露已收購一家衛生巾工廠,并計劃盡快完成行業內首個透明工廠的升級改造。
次日,黃子韜在抖音直播間宣布將推出1分錢試用5萬單的活動。4月11日晚間,黃子韜在直播間分三次上線共計4.95萬單衛生巾禮盒,以1分錢的價格供消費者試用,產品上架后迅速售罄。
▲黃子韜衛生巾直播間專屬價0.01元
黃子韜此次銷售的衛生巾產品為“朵薇蠶絲醫護級衛生巾禮盒”,由浙江朵薇護理用品有限公司生產。天眼查顯示,浙江朵薇護理用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21年6月,法定代表人為徐嘉斌,注冊資本1000萬元人民幣,經營范圍包括衛生用品和一次性使用醫療用品生產、貨物進出口、紙制品制造等。2022年9月獲得“衛生巾、衛生護墊,尿褲,尿布(墊、紙),化妝棉(紙、巾)”的生產許可。
黃子韜通過其名下的杭州龍悅謙網絡科技有限公司間接持有浙江朵薇護理用品有限公司的股權。此外,浙江朵薇護理用品有限公司還在近日成為杭州朵薇衛生用品有限公司的新股東,取代了原股東杭州千芝雅衛生用品有限公司。
▲黃子韜間接持有浙江朵薇護理用品有限公司股權(截圖自天眼查)
朵薇衛生巾過往表現如何?《消費者報道》記者查詢發現,浙江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曾在2023年4月發布了多款商品質量監督抽查情況的通報,其中,朵薇的一款衛生巾(護墊)抽檢結果合格,標稱生產者為杭州千芝雅衛生用品有限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在黃子韜“一分錢試用”活動結束后不久,一些二手平臺就有人高價售賣這些衛生巾。從評論區來看,大家對這種高價倒賣衛生巾的行為并不買賬。這些高價衛生巾也沒有成交記錄。
▲二手平臺出現高價倒賣的衛生巾
針對“一分錢試用”活動結束后出現的各種亂象,4月12日,朵薇發布官方聲明,明確表示首批正式產品計劃于5-6月上市,同時強調任何盜用黃子韜形象銷售衛生巾以及在二手平臺售賣所謂“黃子韜衛生巾”的行為,均與朵薇品牌無關。
《消費者報道》記者留意到,目前在幾大電商平臺均沒有朵薇的官方旗艦店。而在黃子韜的抖音直播間,朵薇官方旗艦店也沒有上架任何商品。
02.
“做好衛生巾”并非易事
衛生巾作為女性生理健康護理的必需品,其市場規模仍在不斷擴大。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分析,2023年全球衛生巾市場規模已突破500億美元,預計2025年將達到600億美元以上,年復合增長率約為5.2%。據觀研報告網,2018-2022年,中國衛生巾市場規模從751.84億元增加至908.83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4.86%。
在市場規模持續增長的背景下,衛生巾行業還保持著較高的毛利率。
2019年,中泰證券就曾發布報告指出,衛生巾行業為高毛利率行業,平均毛利率可達45%。報告還提到,衛生巾單片的終端銷價最終可達出廠價的三倍,而研發及管理費用僅占總銷售額的6%左右。
2024年的數據繼續表明衛生巾行業保持著高毛利率態勢。衛生巾品牌“七度空間”母公司恒安國際公布的財報顯示,2024年集團衛生巾業務雖收入同比下滑8.1%,但毛利率穩定在約63.7%;“自由點”母公司百亞股份財報顯示,2024年自由點實現營收30.36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60.6%,營收占比約93.3%,毛利率達到55.8%。
“門外漢”紛紛跨界涌入衛生巾市場,是出于社會責任感,還是看準了行業前景及高毛利率?無從得知。
目前,衛生巾作為一次性使用衛生用品,須符合較高的衛生要求,要遵循GB 15979-2024《一次性使用衛生用品衛生要求》、GB/T 8939-2018《衛生巾(護墊)》等國家標準。這些標準對衛生巾的原材料、pH值、甲醛含量、細菌菌落總數、可遷移性熒光物質等有著嚴格規定,同時對產品外觀和包裝也作出了明確規范。
據天眼查數據,截至2025年4月22日,全國目前存續/在業的、經營范圍包含“衛生巾制造”的企業有400多家;目前存續/在業的、經營范圍包含“衛生巾生產”的企業有1000多家。
《消費者報道》根據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及省市級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的通告不完全統計,衛生巾在2021年11月01日至2024年11月26日,共被抽檢1978批次,護墊則被抽檢566批次,不合格總計為75批次,部分不合格產品樣本還涉及知名企業。可見,“做好衛生巾”并非易事。
那么,消費者對這些“門外漢”出品的衛生巾接受程度又是如何的呢?《消費者報道》記者隨機采訪了幾位消費者。
90后的尹小姐明確表示不會購買,“擔心他們不專業,沒有專業知識篩選足夠專業的廠家,而且出品的速度太快了,還是更信任大品牌,出了什么問題比較容易維權。”她還補充道,即使是小米這樣的知名品牌,因未涉足衛生巾領域,哪怕做出產品也要看市場反饋,口碑好才會購買,不會剛出來就試用。
80后的劉女士也表示不會購買,認為他們沒有技術積累,也不是專業做衛生巾的,感覺不可靠,不會去當“小白鼠”。
不管是誰要做衛生巾,衛生巾產品的優劣從來都不取決于營銷手段,而是取決于過硬的質量和對消費者的用心關懷。只有原料安全、工藝先進、使用舒適的衛生巾,才能真正贏得消費者的認可。
作者:楊燁
微信編輯:彭騰歡
責任編輯:肖道
制圖:Judy Chen、Julia
轉載授權、投稿、合作請聯系消道長:
消道長微信:ccrzhushou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