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好奇”號火星車在火星上找到了關于其古代大氣層的重要線索。研究團隊通過分析“好奇號”從蓋爾隕石坑夏普山不同地點采集的樣本,發現了菱鐵礦(一種碳酸鐵礦物)的跡象。該發現提供了直接證據,證明古代火星上曾存在碳循環,為了解火星氣候狀況提供了新視角。相關論文發表于最新一期《科學》雜志。
科學家長期以來一直認為,為了支持液態水的存在,火星需要一個比現在更厚的大氣層,尤其是要含有更多二氧化碳(CO2)來保持溫暖。然而,盡管之前的研究已經檢測到碳酸鹽的存在,但其數量遠低于預期。此次,“好奇”號的發現解釋了這種矛盾。
加拿大卡爾加里大學團隊利用“好奇”號在2022年和2023年間收集的數據,分析了來自4個不同地層單元的巖石樣本。這些樣本代表了從湖底到風蝕環境的過渡,并且通過漫游車上的X射線衍射儀對其礦物成分進行了分析。團隊驚訝地發現,在富含硫酸鎂的地層中含有高濃度的菱鐵礦,其含量按重量計達到了5%—10%以上。這一發現出乎意料,因為此前的軌道探測器并未在這類地層中發現碳酸鹽。
根據菱鐵礦的來源和化學性質,團隊推測它是通過水與巖石之間的反應以及蒸發過程形成的。這表明,在火星歷史上的某個時期,CO2以化學方式被鎖進了沉積巖中。如果這樣的礦物質分布廣泛存在于富含硫酸鹽的區域,那火星可能包含了一個以前未被發現的巨大碳儲層。此外,一些碳酸鹽后來遭到破壞,意味著部分CO2重新回到大氣中,形成了一個碳循環。
這一發現為人們理解火星如何從一個溫暖潮濕的星球,轉變為今天寒冷干燥的世界提供了重要線索。同時,這也意味著未來對火星其他富含硫酸鹽區域的探索,有助于人們更好了解火星早期的歷史及其大氣層的變化過程,離全面解開火星之謎的目標又近了一步。(記者張夢然)
來源:科技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