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海報新聞報道,“真正的痛苦尚未到來。”美國總統特朗普稱,將繼續打擊也門胡塞武裝。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思下令將“卡爾·文森”號航母戰斗群調往中東,從而使美軍在該地區的航母戰斗群數量增至2個。中東局勢,再度趨緊。自特朗普以保障國際航道安全為由下令對胡塞武裝發動大規模空襲以來,一度趨于平靜的紅海水域驟然升溫。美軍動用多型先進海空軍主戰裝備及大量戰斧式巡航導彈,持續進行高強度、廣覆蓋的狂轟濫炸。
特朗普(資料圖)
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思下令將“卡爾·文森”號航母戰斗群調往中東,使該地區的美軍航母戰斗群數量增至2個。按照一些軍事分析師的觀點,美軍部署“雙航母”往往是即將采取重大軍事行動的信號。此次調動,目標或許不只是胡塞武裝,極有可能將矛頭指向伊朗,企圖通過大規模空襲摧毀其核設施,并為應對可能的導彈反擊做準備。與此同時,“哈里·杜魯門”號航母打擊群繼續留在任務區域,“卡爾·文森”號前往紅海與其會合,“尼米茲”號航母打擊群則前往西太平洋填補空缺 。
不僅如此,自3月底以來,至少六架(有消息稱九架)B - 2“幽靈”隱形轟炸機從密蘇里州的惠特曼空軍基地起飛,長途跋涉抵達印度洋上的迭戈加西亞基地。B - 2作為美軍現役最先進的隱形戰略轟炸機,性能十分強大。它能夠攜帶GBU - 57“巨型鉆地彈”等重型武器,甚至具備投擲核彈的能力,在空中加油的支持下,作戰半徑可達1.1萬公里。這意味著從迭戈加西亞基地起飛的B - 2轟炸機,不僅可以覆蓋伊朗全境,還能對中東地區的任何目標實施精準打擊。美軍的這些軍事動作,無疑給地區局勢增添了更多不穩定因素。
特朗普(資料圖)
然而,美國在這場與胡塞武裝的沖突中,并未取得預期的成果。據《紐約時報》消息,過去3周時間里,美國在空襲胡塞的行動中已消耗超過2億美元的彈藥,但戰果卻微乎其微。胡塞武裝依然具備威脅紅海上航行商船的能力,甚至還能對美軍航母戰斗群展開攻擊。例如在2025年4月2日凌晨,胡塞武裝就用導彈和無人機襲擊了美國“哈里·杜魯門”號航母戰斗群,在24小時內對美軍艦發起了三次襲擊,還打下了美軍價值2.18億的MQ - 9“死神”無人機。
美國陷入如今的困境,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胡塞武裝在紅海擁有“主場優勢”。也門山區地形復雜,美軍航母雖強大,但艦載機出動需跨越大半個紅海,載彈量和出擊頻率受到很大限制。而胡塞武裝在本土作戰,使用廉價導彈對抗美軍昂貴的軍備,從成本上看對其更為有利。另一方面,美國樹敵眾多,需要“庇護”的對象也不少,導致其戰略性武器有限,處于拆東墻補西墻的狀態。為了應對中東局勢,美國搜集部署在亞洲的“愛國者”導彈防御系統運往中東,這充分證明了其在軍事資源調配方面的吃力。
此外,美國試圖通過打擊胡塞武裝來向伊朗施壓,實現殺雞儆猴的目的,但這一策略在伊朗國內也未取得明顯效果。伊朗國內保守派和改革派斗爭激烈,保守派認為胡塞武裝都能抵御美國的高強度襲擊,伊朗更有能力應對,沒必要向美國妥協;改革派則需要美國展示足夠強大的軍事實力,以便施壓保守派接受對美妥協的提案 ,雙方都在等待美國下一步行動再做打算,這使得美國陷入了死循環。
特朗普(資料圖)
更讓美國頭疼的是,胡塞武裝的行動目的似乎并不只是在紅海。有觀點認為,胡塞武裝在紅海的頻繁活動或許是在為伊朗的行動做掩護。特朗普揚言要把胡塞武裝的賬算在伊朗頭上,威脅若伊朗不進行核談判,就轟炸伊朗并征收二級關稅。對此,伊朗方面做出了強勢回應。伊朗外長阿拉格奇強調“伊朗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會尋求、生產或者獲取核武器”,并向安理會控訴美國、發出警告。伊朗這一招借力打力十分巧妙,通過釋放這些信息,借助國際社會的力量來遏制美國的戰略企圖。
在這場復雜的博弈中,各方都在為自身利益謀劃。美國深陷與胡塞武裝的沖突,難以脫身,同時又對伊朗虎視眈眈;胡塞武裝憑借主場優勢頑強抵抗,還可能在暗中配合伊朗行動;伊朗則在核問題上堅守立場,利用國際輿論來對抗美國的壓力。未來中東地區的局勢走向充滿變數,軍事沖突一旦進一步升級,不僅會給當地人民帶來沉重災難,還可能對全球能源市場和地緣政治格局產生深遠影響。國際社會應積極推動各方通過和平談判解決爭端,避免局勢進一步惡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