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網援引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8日的獨家爆料,美國國防部高官正考慮從東歐撤回多達1萬名美軍。回溯2022年,拜登政府在俄烏沖突爆發后,為加強與烏克蘭接壤國家的防御能力,在相關地區部署了2萬人。此次考慮撤回的部隊是其中一部分,盡管具體人數仍在討論中,但一旦實施,將撤走拜登派遣部隊的近一半。歐洲官員擔憂,如果五角大樓采納這一提議,美國將被視為“拋棄其長期的歐洲盟友” 。這一撤軍提議不僅影響美國與歐洲盟友的關系,也反映出美國在東歐地區戰略的不確定性。美國在俄烏沖突中的立場和行動一直備受爭議,撤軍可能意味著其對東歐局勢的干預力度減弱,或者是戰略重心的轉移,背后或許是對自身利益的重新權衡。
特朗普(資料圖)
與此同時,美國國防部的“軍事重組計劃”也浮出水面。該計劃涵蓋國防機構重組、戰區司令部合并等重要內容,外媒認為這是美國重塑軍事部署形態的重要舉措。3月下旬,在特朗普授意下,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思牽頭開展全國民意調查,詢問民眾對將“國防部”更名為“戰爭部”的態度,結果顯示54%的受訪者傾向于更名。表面上這只是名稱的變更,實則可能是為后續更激進的軍事行動做鋪墊。名稱的改變往往蘊含著戰略導向的調整,“戰爭部”的稱呼更具攻擊性,暗示美國未來軍事行動可能更加強硬、主動。
特朗普政府時期的軍事政策和人事安排也值得關注。特朗普入主白宮時,任命了眾多高級軍官進入內閣,如約翰·凱利、詹姆斯·馬蒂斯和H.R.麥克馬斯特等,他們都在“9·11”后的戰爭中擔任重要領導職務。然而,隨著時間推移,因政策分歧,特朗普與這些“將軍們”的關系逐漸惡化。這一變化不僅反映出美國內部政治和軍事決策的復雜性,也暗示著美國軍事政策在不同階段的調整與博弈。
特朗普(資料圖)
在軍費預算方面,美國更是動作頻頻。特朗普和國防部長赫格塞思承諾將提出高達1萬億美元的國防預算方案,這一數字創下美國軍方歷史紀錄。相比上一財年的8860億美元,多出了1000多億美元。特朗普聲稱要重建軍隊,應對外部“邪惡勢力” 。然而,這一巨額預算背后有著更深層次的目的。
一方面,美國試圖通過增加軍費投入,提升軍事裝備研發和軍隊戰斗力,維持其全球軍事霸權地位。另一方面,有觀點認為,特朗普可能將關稅戰作為獲取資金的手段,以支持其軍事擴張計劃。他曾表示打關稅戰能快速搞到錢,而強化武力軍力需要大量資金投入。但這種做法也引發諸多爭議,美國國內經濟形勢嚴峻,國債創歷史記錄,在這種情況下增加軍費,犧牲了民眾利益,還可能引發全球軍備競賽,加劇國際緊張局勢。
此外,美國陸軍計劃于6月14日舉行閱兵儀式的消息也引發熱議。這一天既是美國陸軍成立250周年紀念日,也是特朗普的生日。雖然白宮稱目前尚未安排任何軍事閱兵活動,但該消息已引起廣泛關注。美國歷史上大型閱兵活動并不頻繁,此次閱兵計劃若實施,意義非凡。
特朗普(資料圖)
從以往經驗看,美國舉辦閱兵往往與重大歷史事件相關,如戰爭勝利或總統就職。特朗普一直渴望舉辦一場盛大的閱兵式,他曾在參加法國巴士底日閱兵式后,希望美國也能舉辦類似活動。此次閱兵計劃或許是他實現這一愿望的契機,同時也可能是對其巨額軍費預算和軍事戰略調整的一種展示。
美國近期一系列軍事動向表明,其軍事戰略正處于調整期。從撤軍東歐到軍事重組,再到巨額軍費預算和閱兵計劃,這些事件相互關聯,反映出美國試圖通過調整軍事部署、加強軍事力量和展示軍事成果,維持其全球霸權地位。然而,這些舉措也面臨諸多挑戰和爭議,包括國內經濟壓力、國際輿論批評以及盟友關系的不穩定。未來,美國的軍事戰略走向將對全球安全格局產生深遠影響,國際社會需密切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