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的成立來之不易,對于我們來說,1949年是一個值得永遠銘記的時刻,但對于蔣介石來說,卻是他徹底失敗,退守臺灣的時刻。
不過退守臺灣之后,蔣介石依舊時刻關(guān)注著大陸的動態(tài),甚至幻想著能有一天可以反攻大陸。
不過自始至終,毛主席都沒有給蔣介石反攻大陸的機會,而蔣介石獨裁的美夢,直到逝世也未能如愿。
但鮮為人知的是,在1962年,蔣介石曾經(jīng)有過一次“翻盤”的機會。
當時正值中印沖突升級,美國一位上將便勸蔣介石趁機反攻大陸,可沒想到的是,蔣介石最終卻主動放棄了這個機會……
蔣介石為何放棄反攻大陸?
新中國成立之后,印度一直對中國侵擾有加,不止一次的挑戰(zhàn)中國底線。
面對這種情況,1962年,毛主席決定不再繼續(xù)忍讓,要把印度打回去。
就在這個時候,時任的美國太平洋海軍總司令的費爾特,親自來到了臺灣找蔣介石,而他此行的目的當然也不簡單,就是要讓蔣介石反攻大陸。
此時距離新中國成立才不過十余年,雖然國內(nèi)形勢比較穩(wěn)定,但國際局勢卻并不穩(wěn)定。
尤其是歐美國家,迫切希望能夠鼓動蔣介石反攻大陸,以此控制中國。在這樣的國際背景下,費爾特的到來注定不懷好意。
費爾特之所以這么自信的直接飛到臺灣去找蔣介石,還有另一個原因,那就是蔣介石這么多年來的確對美國十分依賴。
甚至在退守臺灣之后,蔣介石還曾向杜魯門尋求援助,希望對方能夠在他反攻大陸的時候提供支持。
而且當時的蔣介石有著強大的軍事實力,陸軍空軍海軍齊全,戰(zhàn)機超過四百架,戰(zhàn)艦多達近二十艘。甚至相比當時大陸的兵力也不落下風。
費爾特和美國都清楚,幫助蔣介石完全不需要投入太多資源,因為蔣介石缺少的不是軍隊和作戰(zhàn)工具,而是燃料。
當初就是因為缺少燃料,導致臺灣的戰(zhàn)機和軍艦不能正常行動,所以蔣介石才會向杜魯門求助。
不過杜魯門并不信任蔣介石,甚至表示,如果蔣介石要發(fā)動戰(zhàn)爭,杜魯門不僅不會幫忙,而且會袖手旁觀。
所以費爾特認為,只要承諾提供一些燃料,蔣介石一定會受自己驅(qū)使,為美國驅(qū)使,到時候在中國發(fā)動反動戰(zhàn)爭,美國再在其中坐享其成,就可以坐收漁翁之利了。
只可惜,費爾特想的很好,蔣介石卻并不買賬。
就在費爾特將自己的想法和計劃全盤托出,希望得到蔣介石的微笑答復時,費爾特看到的,卻是一張冷靜,甚至帶著幾分警惕的面龐。
按道理說,蔣介石得到了夢寐以求的美國承諾,有了這個機會,他應(yīng)該毫不猶豫的選擇答應(yīng),只是令費爾特沒想到的是,蔣介石不僅嚴詞拒絕了費爾特,還對其進行了批評。
當時正值中印邊境沖突之際,大陸已經(jīng)開始將兵力調(diào)往中印邊界,蔣介石如果在此時發(fā)動戰(zhàn)爭,固然獲勝的可能性很大。
可蔣介石也非常清楚,他一旦如此行動,必定會徹底淪為民族罪人,因為這乃是趁人之危。
蔣介石知道,自己本來就不得民意,如果真的聽了費爾特的挑唆,在中印打仗的時候發(fā)動反動戰(zhàn)爭,那即便獲勝了,也不會被人民擁戴,治理國家也不會順心。
費爾特看似是在幫忙,實際上是在挖坑給蔣介石跳。
更何況蔣介石長期和美國打交道,怎么會不清楚美國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利己主義者?如果幫助自己這件事對美國來說無利可圖的話,美國又怎么會派費爾特前來?
至此,蔣介石算是看透了美國的真面目,美國幫助自己是假,實際上是想拿自己當槍使!
老蔣不愿給美國當炮灰
雖然蔣介石長期和美國合作,并且多次寄希望于美國,但是在多次求助無果之后,他也清楚,美國不會這么好心幫助自己。
費爾特到來看似好心,實際上是在誘騙蔣介石拿全臺灣將士的生命做賭注,如果真的發(fā)動了反動戰(zhàn)爭,勝利了固然好,但如果沒勝利呢?美國會為這場反動戰(zhàn)爭中損失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付出代價嗎?
很顯然,美國想做的,只是掠奪臺灣的利益而已。
蔣介石不愿給美國當炮灰,自然也就拒絕了這樁“生意”。
在送走費爾特之后,蔣介石的手下,被稱為“小委員長”的國民黨陸軍一級上將陳誠曾經(jīng)問過蔣介石,為什么放走費爾特提供的千載難逢的機會。
而蔣介石則告訴陳誠,如果國民黨真的在中印戰(zhàn)爭之際動手,那么將會有三大失敗。
從最樂觀的角度來說,就算國民黨發(fā)動反攻并且勝利了,這也是一場不正義的戰(zhàn)爭,國民黨就算得到了統(tǒng)治權(quán)也得不到民心。
按照美國的性格,絕對不會在戰(zhàn)爭結(jié)束后拱手將勝利的果實讓給國民黨,美國勢必會在戰(zhàn)爭結(jié)束后掠奪中國資源,甚至將國民黨當作是傀儡。
而且根據(jù)當時的實際情況來看,國民黨的軍力雖然不容小覷,但燃料的使用完全受制于美國,如果美國在戰(zhàn)爭當中停止供應(yīng)燃料,那這仗是打還是不打?
最重要的是,就算國民黨的全部兵力都出動,也不一定就能反攻成功。
在分析完這些利弊之后,陳誠徹底理解了蔣介石的想法,并且表示了贊同。
此后沒過多少年,蔣介石就命喪黃泉,他所謂的反攻之夢也一直沒能實現(xiàn)。
不過,美國在這幾年依舊對臺灣地區(qū)虎視眈眈,手已經(jīng)伸到了臺灣內(nèi)部,而當年自費爾特來訪時留下的“傳統(tǒng)習慣”一直沒有改變。
無論是費爾特也好,還是現(xiàn)在的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也好,都希望美國可以尊重中國主權(quán),不要試圖通過臺灣給中國內(nèi)政使絆子,否則,以如今中國之實力,一定會如數(shù)奉還。
參考資料:
中新網(wǎng):2016-04-27:蔣介石暮年反攻大陸夢碎 曾欲拉美國下水
北京日報:2024-07-22:“愿自己好,也愿別人好”——毛澤東的國際戰(zhàn)略與策略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