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人民幣緊盯美元,美元指數今天都已經跌破98了,要是按照歷史比價,人民幣匯率這會最少也應該升值到7以內了,但是現在人民幣還在7.29,說實話這有點太弱了。
我想來想去確實也沒想出什么原因,現在歐元也是在持續降息,但是這一輪歐元升值幅度巨大,日元也是如此。現在美國的關稅幅度,匯率就算貶值也已經于事無補,這個是已經公開說過的,想必是都很清楚的。
難道說是盯緊美元,然后對歐元日元貶值,來促進非美市場的出口?可是這屬于是丟西瓜撿芝麻。但是除此之外,還有什么原因呢?有人說是讓跑路的資金成本拉高,可是現在美元這個鳥樣,誰還會去自投羅網呢?現在是吸引資金回流的關鍵口,這個時候人民幣硬不起來,我覺得反倒是讓資金沒有信心。
人民幣這么弱對誰有好處呢?對國內資產持有者肯定沒好處,但是對于在國外有大量資產的人肯定是有好處的。此外,對于做出口的有好處,因為出口產品變便宜了,對除美國外的其他市場來說都是如此,因為他們的貨幣對美元升值了,以美元計價的商品就變便宜了。
然后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群體獲利了,這兩年兌換美元,買美元高息理財產品的資金獲利了,對他們來說人民幣盯著美元不升值,那他們既不用承擔匯率的風險,又享受了美元高利息的好處,他們是最不希望人民幣升值的。
說實話,以前我總覺得在國家的層面應對這種宏觀上的金融風險,是有基于自身的一套全盤考量的,但是自從上次聽到有人說不反擊才是最優解之后,我現在都有些懷疑,在這種人民幣對美元的跨境套利資金中,有沒有我們自己的人在大量進行這種操作?如果我們自己的人在這么干,那他們肯定是希望人民幣緊盯美元,同時去套取美元的高利息。
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利益最大化,否則很多事情確實都說不通,讓人難以理解。
這兩年美國加息,我們一直在降息,因為這實質上就是美國針對我們的金融戰,說實話這需要強有力的實體經濟保證源源不斷的外匯收入,來支撐資金外流的需求。我們也挺過來了,但是現在美元進入降息周期了,這個時候正是反擊的最佳時機,但是在我們最應當有所作為的時候,我們卻保持了沉默,看著是很難受的。
我有兩個問題。
第1個問題,是目前國內的利率只有1.5%不到,而美國的利率是4.5%。那么目前國內,包括國有的金融機構在內,到底有多大規模的資金在進行賣人民幣買美元的跨國資本套利?
第2個問題,是面對這種做空人民幣的行為,央行為什么不主動干預?對于這種套利,國際上通行的做法是至少會加大本幣的雙向波動,來增加套利的成本和風險。
而我們現在任由人民幣貶值,實際上是放任鼓勵這種做空行為,因為單向的波動,使得這種套利風險很低,收益極高。
今年以來,美元的最大貶值幅度超過10%,其他主要貨幣都大幅升值,尤其是最近美國股債匯三殺,有大量資金都在流入歐洲日本,但是人民幣對美元基本上沒有怎么升值,也看不出有明顯的資金回流情況。
像現在這種情況,如果你說跨境出去的套利資金量太大,我們沒法干預,也無法阻擋,那在宏觀層面,加大雙向波動,提高他的套利成本和風險,這總是可以做到的吧?
但是現在一方面壓住匯率遲遲的走不出升值走勢來,另一方面,在美國高利率的情況下,還在宣傳后面要繼續降息。這除了給套利資金抬轎子以外,我真想不出其他的合理性。
宏觀的金融環境,此一時彼一時,以前降息是利好,但是現在美國的利率水平高,我們的利率水平低。中美之間過去的利差是正,現在轉為了負。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還宣傳說會繼續降息,這個時候降息就不是什么利好,而是利空。
因為降息意味著中美之間的利差會進一步擴大,只會給資金跨境套利帶來更大的動力,資金繼續流出,國內資產價格承壓,這會繼續壓制消費信心,這哪里是什么利好呢?
雖然美國要在經濟貿易上跟我們脫鉤,但是我們現在跟美元并沒有脫鉤。外匯占款依然是國內的貨幣發行方式之一,大量的資金流出進行跨境套利,那么必然收縮國內的基礎貨幣供應。
反之,如果人民幣保持正常的節奏進行升值,哪怕只是加大雙向波動的幅度,那么一方面會遏制資金流出的沖動,一方面會給流入中國進行長期投資的資金以信心。
哪怕是有1萬億美元規模的資金結匯流入,那么國內就可以增加7萬億人民幣的基礎貨幣供應,往低了算再加上五倍的貨幣乘數,在國內至少可以提供30萬億以上的流動性。
如果能這么做,那還需要放什么水,還需要搞什么大刺激呢。現在國內越放水資金越沒信心,因為我們利率太低,中美利差為負,這只會加大這種資金出去套利的趨勢,形成一個惡性循環。而正常的小幅升值,吸引資金流入,兩難自解。
但是以現在這種情況,正如我昨天長文章里說的,又想熬到美國大崩盤,但是金融層面又在繼續給美元支撐,這不就成了自己左右互搏了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