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孩子不在身邊,身體不舒服都是找‘王孩’。這孩子心眼實,不論下雨天、下雪天,一個電話他準能隨叫隨到。”梁山縣小安山鎮水屯村張鳳真老人口中的“王孩”名叫王鵬,是一位自幼身患小兒麻痹癥的鄉村醫生,是十里八鄉公認的健康“守護神”。
少年時期的王鵬,面對家庭的困窘,行路的艱難,立志學醫,想要為更多患者解除病痛。2007年王鵬濟寧衛校畢業后,毅然決然回到家鄉小安山鎮水屯村,開辦衛生室,憑借對家鄉的摯愛和精湛的醫術,時刻踐行著醫者仁心的錚錚誓言,為父老鄉親們提供醫療服務,無論狂風雪雨。
2015年冬季,一個大雪天,天冷路滑,村里一位老人因感冒造成肺炎加重,病情危急。接到電話后,王鵬馬上背起醫藥箱出診了。一路上,風雪交加,白茫茫一片,平時步行十分鐘的路程,他一瘸一拐走了半個多小時,路上還多次滑倒。好在他及時趕到,為老人及時用上了藥物,緩解了老人的病痛。
像這樣,王鵬十八年如一日,拖著殘疾的身軀,風雨無阻上門服務,患者需要有求必到,遇到經濟困難的村民,有錢沒錢先看病拿藥。他攢下三十多萬的賬目,但從未主動開口索要,把奉獻兩字鐫刻在鄉村醫療事業中,詮釋了醫者仁心、人間大愛。2018年,王鵬榮登“中國好人榜”。
“以前我只知道做好治病救人的本職工作,自從獲得‘中國好人’榮譽稱號被媒體報道后,認識我的人越來越多,出去看診時,經常有人說要學習我這種無私奉獻的精神,用自己的行動幫助更多的人。”此時的王鵬意識到自己這些看似普通的行為竟然能夠激勵他人,這讓他深感責任重大,便開始琢磨如何利用自己的影響力傳播正能量,鼓勵更多的人關注鄉村公益事業,關心關愛那些需要幫助的弱勢群體。
2019年初,在縣里組織的一次“身邊好人”交流活動中,王鵬認識了幾位公益組織的負責人,了解到志愿服務的相關情況,萌生了組建鄉村志愿服務站的想法。不久之后,以他的名字建立的志愿者服務站正式成立了。在他的帶動下,志愿者服務站吸引了40余名志愿者加入。
感恩在心,知恩于行。多年來,王鵬把志愿服務當作了自己的第二份事業,在救死扶傷做好醫生本職工作之余,他把精力都放在了公益事業上。他帶領志愿者行程20多萬公里,服務8個村莊,定期為43名孤寡老人、殘疾人、困難學生等弱勢群體提供義診送藥、心理輔導、愛心助學、剪發洗衣等志愿服務300余次,并持續為7名困難學生每月資助500元直到大學畢業;同時,他還積極聯系愛心人士,每年為10位留守兒童發放200元助學金、學習用品等,將愛心傳遞到附近村莊的每一個角落,用實際行動踐行著“中國好人”的責任與擔當。
除了熱衷鄉村公益事業,王鵬還積極加入梁山縣“道德榜樣宣講團”,切實發揮道德榜樣感召人、影響人、激勵人的作用,深入機關企事業單位、學校、社區、村莊等,開展宣講30余次,用樸實的語言講述自己行醫救人和志愿服務的感人故事,讓更多的人看到了堅持與奉獻的力量,推動形成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社會新風尚,用點點微光照亮整個城市。
“醫者仁心,名利都是身外之物,我甘愿一輩子扎根農村,服務群眾。”王鵬說。近年來,他還先后榮獲山東省學雷鋒“四個一百”最美志愿者、山東省殘疾人自主創業標兵等多項榮譽稱號,持續放大“好人效應”,成為鄉村公益事業的一面旗幟。
(大眾新聞記者 呂光社 通訊員 張安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