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分散登記”到“一窗通辦”,從“群眾跑腿”到“數據跑路”,從“傳統服務”到“智慧賦能”。十年來,南漳縣不動產登記中心以改革破局便民新舉措,以創新激活服務新動能,全縣不動產登記多項改革領先全省,交出了一份具有“南漳特色”“南漳速度”“南漳溫度”的新答卷。
改革破局:從“多頭跑”到“一窗辦”
過去,群眾辦理房產、土地登記需輾轉國土、房產、稅務等多個部門,耗時又費力。
2020年,南漳縣不動產登記中心通過業務整合,優化服務流程,精簡申報材料,聯手多個審批部門,創新推出了“一窗受理、并聯審批、限時辦結”服務模式,一般登記業務辦理時限從30個工作日壓減至3個工作日,抵押登記等高頻事項實現“1小時辦結”,實現了房屋、土地、林權等登記業務“一窗辦理”。截至去年底,全縣累計發放不動產權證書12.8萬本,辦理各類登記業務超20萬件。
“以前辦個證要跑國土、房產、稅務三四個窗口,現在一個窗口就能搞定!”家住城關鎮的李先生通過“不動產+稅務”聯辦窗口,不到半天時間就完成了二手房過戶手續,成為南漳“一件事一次辦”改革的見證者。
便河小區建于2004年,因用地類型多樣化、用地手續不規范、相關資料不完善等歷史遺留問題,導致小區業主無法辦理不動產權證。2024年年初,縣不動產登記中心創新推出“先登后督、以督促改、以改促效”的超常規“容缺辦理”方法,先后為便河小區185戶業主辦理了不動產權證。自全縣推行“容缺辦理”以來,共為玉溪安居小區、金鳳朝陽等24個歷史遺留問題小區的4000多個戶業主辦理了不動產登記。
去年,該中心創新“容缺辦理”方式化解不動產“登記難”,受到了省政府主要領導關注和省自然資源廳肯定。
服務創新:從“面對面”到“屏對屏”
依托“互聯網+不動產登記”智慧服務平臺,2023年,南漳縣在全省率先推出“24小時自助服務區”“掌上辦證大廳”等便民服務新舉措。群眾辦理不動產登記,在家里登錄“鄂匯辦”APP、湖北政務服務網,即可上線登記申請、查詢進度、下載電子證照,真正實現了“零跑腿”。
針對老年人、偏遠山區群眾等特殊群體,該中心創新實施“服務窗口下沉工程”,在全縣12個鎮(區)開通登記系統受理端口,讓鄉鎮人民群眾在家門口即可直接辦理登記業務。
截至目前,南漳縣不動產登記線上辦理率達85%,電子證照應用場景擴展至抵押貸款、市場主體注冊等20余個民生領域,“全市通辦”“襄十隨神”城市群業務辦結率保持100%,群眾滿意度連續多年位居全縣政務服務系統前列。
護航發展:從“小窗口”到“大擔當”
主動融入縣域發展大局,南漳縣不動產登記中心以一張小小的“登記簿”,激活護航發展新動能。
助力鄉村振興。完成農村“房地一體”確權登記9.6萬宗,為農民融資、宅基地流轉提供產權保障;創新推出“林權抵押”金融服務模式,幫助肖堰鎮茶葉合作社獲得500萬元林權抵押貸款,帶動300余戶茶農增產增收。
優化營商環境。推行“交地即交證”“交房即發證”服務機制,為華新水泥南漳產業園等12個重點項目開辟“綠色通道”,平均為每個項目節省30天時間成本;聯合金融機構打造“不動產登記+金融服務”體系,實現企業融資抵押登記“即來即辦”,2023年以來累計助企融資超15億元。
守護綠水青山。完成七里山森林公園、石門集水庫等生態區域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為生態保護修復、生態補償機制建設提供精準數據支撐。
十年風雨兼程,十年碩果累累。南漳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主要負責人表示,南漳不動產登記工作將以黨建為引領,聚焦“不動產登記+區塊鏈”“不動產登記+N”“智慧登記”再升級,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著力打造“南事易辦”服務新品牌,繼續書寫“登記為民”新篇章。(圖/閣玉萍 劉杰 黃海洋)
來源:中國日報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