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第二初級中學六(3)班男孩杜堃是班上的信息課代表,語文成績至多只能用“平平無奇”來形容。前一陣,他卻憑借著一份語文閱讀作業走紅全年級——因為他把一整本《魯濱遜漂流記》變成了一個電腦小游戲。一傳十,十傳百,小游戲很快從班級傳到年級,甚至吸引了老師來闖關,這著實讓他有些始料未及。
杜堃把《魯濱遜漂流記》設計成了闖關游戲
交一份閱讀報告,寫一篇人物分析,做一份思維導圖,畫一張小報……這些似乎是讀完一本書后的“常規動作”,卻也讓一些孩子提不起興趣。而在市二初中,創新正在發生。
換一種方式 讓讀書更有趣
“砍樹”“種地”“吃食”“打獵”“探險”“尋找淡水”……打開游戲主頁面,“魯濱遜”需要通過完成各種基本任務獲得“血量”,去沖破一道道關卡,比如,從野人手中營救“星期五”,擴建住所,馴養動物。“有些細節有些小迷茫,就要再回去查一查。”杜堃告訴記者,不知不覺,他把原著翻了至少兩三遍。他學過編程,每天完成作業以后抽空設計一點,四五天后交出了這份特別的“讀書報告”。
男孩的投入,讓語文教研組長管曉英感到驚喜。她介紹,這是學校和上海師范大學中文系團隊開展的一次嘗試。“我們一般習慣了讓同學們梳理文章脈絡,再分析人物,但是大學生的角度更加新穎,他們提出,既然這本書是關于一個冒險故事,那為何不能把這場閱讀之旅變成一次闖關游戲?”管曉英說,聽到這樣的建議,全班學生,尤其是男孩子們,一下子興奮起來。通過小組合作,有人繪制了魯濱遜的冒險地圖,有人列出了魯濱遜的“生存技能表”,小杜設計的電腦游戲,更是一下風靡全年級。小組匯報時,一些平日里寡言少語的孩子,講起自己在書中的發現,破天荒地滔滔不絕,觀點也令人耳目一新。
“我們以前總覺得魯濱遜身上最大的特點就是不懼困難,學生們有新的觀點。”管曉英說,比如,有同學提出,如今人們面臨人工智能時代的挑戰,就像極了魯濱遜在開拓荒原;也有女生直言,男生就該像魯濱遜一樣,有責任感。
各學科老師原創閱讀任務
市二初中校長崔鵬介紹,不僅是語文,隨著該校作業改革的推進,各學科老師都施展妙招,引導孩子從教科書中抬起頭,也從忙碌的生活中擠出時間,“游”向更為遼闊的書海。
以“魏晉南北朝一日游”為主題,設計一部定格動畫,這是美術老師和歷史老師向一部分學有余力的同學發起的挑戰。歷史道法歷史教研組長李思絮說,七年級的美術和歷史課本中分別有“定格動畫”和“魏晉南北朝”相關的知識,而完成這樣一次跨學科學習,光有書本還不夠。
孩子們需要通過查找史料了解魏晉南北朝時期人們的服飾紋樣、發型、妝造,以及當時社會衣食住行等情況。對七年級學生來說,閱讀古書、史料搜集存在一定難度。為了避免孩子產生畏難情緒,老師們先從專業網站收集了數十篇學術論文,又從古代典籍中尋找相關介紹,制作成閱讀資料,為他們架起“閱讀支架”。“有挑戰性,但是好玩!”這是孩子們的反饋。
同學們將魏晉人的一日生活變成了定格動畫
眼下,一年一度的讀書節正在校園舉行,教導主任楊晨祺手中的一份閱讀書目中,除了文科老師,數學、物理、體育、信息等各學科老師設計的閱讀任務,都令人眼前一亮。
物理:《武俠物理》。利用書中的物理知識,結合生活情境,嘗試創造出一門能為我們日常生活提供便利的“武功秘籍”,分析這門武功能夠解決的生活痛點、創造武功所需要的物理知識、武功秘籍的修煉手段。
地理:中國國家地理少兒百科叢書《探險》。在人類探險歷史長河中,我們中國有哪些著名的探險者和探險行動?能否用地圖模式展示他們的行進路線?
數學:《愛麗絲漫游幾何王國》。阿莉西婭是一個喜歡畫畫的小女孩,作者是根據她的畫完成了本書的創作。請你嘗試模仿阿莉西婭,圍繞課本中任一知識點,完成一份繪畫作品。
科技:《漫畫計算機原理》。讀完全書的同學可以思考,如果精靈請你幫忙一起制造一臺計算機,你該如何一步一步完成建造?
體育:《強風吹拂》。能簡要說明“箱根驛傳”的比賽規則嗎?如果讓你為自己設計一份長跑鍛煉計劃,你會怎么安排?
知識產權:《影響世界的專利》。假如你是一位古代的發明家,由于沒有知識產權制度,大家都可以免費使用你的創意。你該如何說服大家為你的創意付費?
原標題:《編電腦游戲,設計武林秘籍,這群初中生在做一些很新的“讀書筆記”!》
欄目編輯:王蕾 題圖來源:采訪對象供圖
來源:作者:新民晚報 陸梓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