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快報訊(記者 裴詩語 文/攝)“鐘山牌”手表、南京縫紉機廠生產的繞線機、20世紀30年代南京地區使用的電表……這些老物件,你還記得它們長什么樣嗎?4月22日,由南京市博物總館、南京市檔案館、中共南京市委黨史工作辦公室主辦,渡江勝利紀念館承辦的“向新而生——南京工業遺產專題展”在渡江勝利紀念館面向公眾開放。
南京,是中國近代工業的搖籃、現代產業的先鋒之城。南京民族工業的成長發展,見證了中華民族從苦難深淵走向繁榮復興的百年歷程。本次展覽分為三大篇章,70余件檔案史料與見證物如同散落的珍珠,被歷史的絲線串成完整的敘事。
玻璃展柜里,展示著20世紀三四十年代電表、水表泛著銅銹,表盤上的刻度雖已模糊,卻清晰記錄著民族工業萌芽時期的艱辛。最引人注目的是兩枚南京解放前夕中共南京地下黨組織領導工人進行護廠斗爭時使用的火星塞。一旁的展墻上,是一張1949年9月15日,下關發電所職工慶祝護廠斗爭勝利合影。泛黃的照片和沾滿機油的火星塞里,定格了1949年那個護廠保產的緊張時刻。
穿過掛滿老廠房照片的走廊,20世紀80年代的溫馨家庭場景撲面而來:墨綠色的蝙蝠牌電扇、熊貓牌電視機……一位頭發花白的參觀者端詳著縫紉機的木質踏板,感慨道:“這和我結婚時買的那臺一模一樣,當年可是憑票才能買到。”那些關于南京本土品牌的記憶,在沉浸式體驗中被重新喚醒。
毗鄰的“光陰長廊”則是一場視覺的時空對話,展示了南京地區各工業遺產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四個歷史時期的空間影像,通過過去和今天的圖片影像的交疊對比,讓觀眾感受南京工業向新而生的發展活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