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中國電影誕生120周年之際,南京藝術學院秦翼教授和張丹副教授聯袂打造的學術力作《光影山河:電影與抗戰》由江蘇人民出版社與江蘇鳳凰教育出版社聯合出版。這部著作以電影為棱鏡,映照出1931至1945年間中華民族浴血抗爭的壯闊圖景,填補了中國電影史研究的空白,為抗戰勝利80周年獻上了一份極具分量的文化厚禮。
光影鑄史:電影與抗戰的深刻聯結
抗日戰爭是中國近代史上最悲壯的篇章,而電影作為記錄時代的媒介,在民族存亡之際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光影山河:電影與抗戰》以翔實的史料和生動的敘述,全面呈現了抗戰時期中國電影產業的曲折發展脈絡。從抗戰初期電影人懷著救亡圖存的熱忱投身創作,到大后方電影工作者不遺余力地宣傳動員;從根據地電影事業在艱苦環境中艱難萌芽,到“孤島”時期上海與香港電影人的堅守,再到淪陷區電影人在壓迫下掙扎求存,書中細致入微地展現了電影與抗戰之間的密切聯系。
《壯志凌云》劇照
電影不僅是一種藝術形式,更是歷史的見證者與民族精神的傳遞者。書中系統梳理了抗戰時期的電影生產歷程,揭示電影工作者如何在山河破碎之時,將膠片化為武器,用鏡頭記錄戰爭的真實面貌,用影像激發民眾的愛國熱情。無論是《壯志凌云》中“團結御敵”的激昂吶喊,還是《木蘭從軍》中借古喻今的隱性抗爭,這些作品都成為凝聚民族力量的重要載體。
經典重現:膠片中的民族記憶
《光影山河》不僅是一部電影史著作,也是一部充滿溫度的大眾讀物。書中精選140余張劇照、海報等歷史影像資料,以雙色印刷還原老電影質感,帶領讀者重回那段硝煙彌漫的歲月。
《風云兒女》劇照
《狼山喋血記》劇照
書中詳細分析了多部經典抗戰電影,解密其創作背景與時代意義。例如,《風云兒女》展現了抗戰背景下青年知識分子的彷徨與覺醒,其主題曲《義勇軍進行曲》后來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民族精神的象征;《狼山喋血記》利用“打狼”的隱喻,呼吁全民團結抗日;《壯志凌云》則以北國農民的抗爭故事,喻示“要生存唯有戰”的真理;《八百壯士》真實再現淞滬會戰中謝晉元率部死守四行倉庫的壯舉,彰顯“中國不會亡”的民族氣節;《小玩意》揭示了帝國主義對民族經濟的沖擊,細膩刻畫普通人在國難當頭時的覺醒與奮起抗爭;《三個摩登女性》從女性視角出發,展現了抗戰時期的社會現實;《塞上風云》緊扣民族團結抗日的主題,傳遞出共御外敵的堅定信念。這些影片既是電影藝術的瑰寶,更是民族集體記憶中的珍貴片段。
《小玩意》劇照
《三個摩登女性》劇照
填補“黑洞”:全面呈現抗戰電影史
在過往的抗戰時期電影史研究中,始終存在一個“黑洞”,即淪陷區電影常常被主流敘事所忽略,導致中國電影史的版圖并不完整。《光影山河:電影與抗戰》首次將抗戰初期的民族電影、大后方抗戰宣傳片、根據地人民電影、上海與香港“孤島”時期電影生產,以及淪陷區的電影文化侵略等全部納入研究視野,構建起一幅全面立體的中國電影歷史圖譜。
《光影山河:電影與抗戰》,秦翼、張丹 著,江蘇人民出版社、江蘇鳳凰教育出版社出版
書中特別關注了淪陷區電影的復雜面貌。例如,上海淪陷后電影產業的生存危機、偽滿時期日本的文化殖民企圖,以及電影人在強權壓迫下的艱難周旋和隱晦抗爭。通過解密戰時審查檔案、影人日記等珍貴史料,作者揭示了膠片背后的文化暗戰與意識形態博弈,為讀者理解那段特殊歷史時期提供了全新視角。
《光影山河:電影與抗戰》的問世,不僅是對中國電影史的一次回顧,更是對抗戰精神的傳承與弘揚。書中對抗戰后中國電影轉變的思考,揭示了戰爭對藝術創作的深遠影響。可以說,一部電影史,就是一部濃縮的抗戰史,其中蘊含著民族的創痛、記憶、思考和覺醒。在銘記歷史的同時,本書也為今天的我們提供了思考藝術與時代關系的珍貴范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