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很多留學生,回了國內就開始吐槽,說自己階層下降了,這般那般,說的煞有介事,甚至有人寫的文案比AI都動情,說自己凌晨兩點收到母親發來的相親對象資料時,她正縮在出租屋里吃泡面。
手機屏幕的光映著案頭堆積的英文原版書,那本《人類群星閃耀時》的書簽,還夾在記錄紐約地鐵線路的那一頁。
回國前總覺得,經歷過異國超市收銀臺的硬幣窘迫、熬過圖書館落地窗外的四季黃昏、懂得用三種語言點咖啡的人,理應在婚戀市場獲得某種溢價。
直到真正坐在國內咖啡館的相親局上,看著對面的人用掃碼點單的間隙偷瞄她的工資流水,才驚覺那些星辰大海的經歷,在這里被壓縮成一句:“你父母醫保齊全嗎?”
感覺自己受了多大委屈一樣,說的倒是挺好的,要是出去留學的錢是自己出的,那就更好了,全獎博士是一個沒拿,論文也不知道在研究什么,說起來自己的國外生活經歷,就是生活經歷,科研也好,實驗也罷,是很少有拿得出手的。
回來之后描述自己的生活,那自然只能是說說消費,說不出建設,只能是說說浪費,說不出貢獻,只能是說說紙醉金迷,說不出任何有益于社會的事情。
哪怕真的做點有益于國外的事情,好歹也真能加分,結果一看,全是逛超市,全是喝咖啡,全是混酒吧,全是看流浪歌手。
能找到一個泡圖書館的都是稀客,只不過泡在圖書館大概率是在拍照,拍照不限于圖書館,只是為了表演努力罷了,什么紐約地鐵什么法國巴黎圣母院,還有什么毛姆或者之類的文學作品,有幾分是學習,幾分是擺拍,幾分是真看書,幾分是為了讓別人知道自己看書了,都不好說。
我看大概率是硬裝的成分多,真學的成分少,扮演文藝青年的成分多,肚子里有文藝的概率少。
根本沒有辦法讓人說出來一句贊美的話,起碼我是說不出來,出國幾年就知道個玩,搞點消費花花家里的錢,或者參與一下國外的不知道什么思潮的運動,其實自己不知道那個潮流是干啥,比如說女權主義什么的,但是就是要蹭這個熱鬧。
歸根結底,這些辦法就是為了抬高身價,但是不過是自以為可以抬高身價,其實不可能抬高身價,然后回國賣個更好的價錢。
賣不上了,不是留學不行,也不是出國不行,歸根結底是自己不行,拿不出來成果。
拿不出來成果,還想高溢價完成階級躍遷,這就是腦子有病,比特幣交易所最老的賭狗見了她們都要喊一聲害怕。
什么都不干,就想當人上人,我還是勸一句醒醒,要醒悟,要悔改。
人不能一直當寄生蟲,人要靠自己,不能三分之一的人生想著寄生父母,三分之二的人生寄生另一半。
另一半不是冤種,高抬貴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