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第42屆濰坊國際風箏會是風箏發展史的橫截面,那么奧祥風箏團隊與騰訊手游《和平精英》聯袂打造的“運輸機”巨型風箏,則從非遺傳承的縱軸上截取了創新的一幀。這架高還原度的“運輸機”不僅承載著傳統技藝的活化探索,更成為本屆風箏會焦點。
4月17日16時,經過兩個多月的精心設計與制作,一架長15.6米、翼展超20米的“運輸機”大型風箏在濰坊濱海國際放飛場騰空而起。國家級非遺濰坊風箏省級代表性傳承人郭洪利終于長舒一口氣。16時17分,他與團隊合影時激動高呼“風箏之鄉 山海濰坊”——這句口號既是對項目圓滿落地的慶賀,亦是對“風箏都”文化的深情致敬。
“運輸機”大型立體風箏在第42屆濰坊國際風箏節開幕式上展示
之前,騰訊手游就和郭洪利進行了多次合作。此次合作源于騰訊手游《和平精英》六周年慶典的契機,品牌方希望在第42屆濰坊國際風箏會“制造驚喜”,而郭洪利團隊則將游戲中的經典開局場景“運輸機”作為創作藍本。“非遺活化需要與時代共振,傳統風箏技藝與現代數字IP結合,既讓虛擬形象走入現實,也為非遺創新提供了新路徑。”騰訊手游品牌經理伍逸瀟如是說。
游戲中的運輸機形象(圖源網絡)
為兼顧輕量化與結構強度,郭洪利團隊創新采用碳纖維與竹材復合骨架,并聯合空氣動力學專家、無人機團隊進行1:1還原。近兩個月來,這位非遺傳承人承受著前所未有的壓力:“如此大體量的立體骨架風箏在歷屆風箏節都屬首創。”高強度工作導致他腸胃炎發作、體重驟降20斤,但他仍調侃道:“這二十斤都獻給‘運輸機’了!”
“運輸機”大型立體風箏內部結構
17日上午9時30分,由兩輛卡車運載的“運輸機”主體部件抵達濱海國際放飛場。11時,郭洪利召集特意邀請的放飛能手和工作人員,就放飛思路和分工進行了討論安排。11時16分,組裝工作正式啟動。當龐然機身亮相時,原本因追逐風箏而疲憊的觀眾紛紛駐足,翹首等待這場“沉浸式飛天秀”。
工作人員在放飛前討論
然而,大型風箏的起飛堪稱“步步驚心”。團隊先以“面包子”軟體風箏領航,再通過“鰩魚”風箏牽引“運輸機”的20條控制線。15時起,近20名放飛人員反復托舉調整,試圖借風力將“運輸機”送上高空。
“運輸機”的領航風箏和“鰩魚”風箏
為讓“飛機”平穩離地,地面控制“鰩魚”的繩索先收緊,讓領航風箏壓低,然后將“飛機”移動到“鰩魚”正下方,趁風力正好,平穩放掉“鰩魚”繩索的力,帶動“飛機”向前、向上飛躍,借力升空。
工作人員托舉“運輸機”大型立體風箏
放飛這么大的風箏著實不易。要控制現場人群清出地面放飛空間,要協調指揮二十人同心同力工作,還要兼顧風的大小和方向、領航風箏和“鰩魚”的狀態、“運輸機”的狀態等等。
前三次試飛僅短暫懸停8至10秒,但第四次嘗試中,“運輸機”竟滑翔15秒,引發全場沸騰。盡管右翼傾斜導致最終落地,郭洪利仍信心十足:“今天的表現已是成功,明日再戰!”
風箏大賽總裁判長張玉堂評價:“這類創新風箏為行業注入活力,正是風箏節需要鼓勵的方向。”當晚,試飛視頻在各大平臺斬獲百萬播放量,為濰坊國際風箏節贏得“開門紅”。騰訊方對成果表示高度認可,而郭洪利團隊已摩拳擦掌,準備次日再續“飛天夢”。
“運輸機”大型立體風箏第四次起飛現場
這場傳統非遺與數字潮流的碰撞,不僅讓千年風箏技藝煥發新生,更讓“萬物皆可上天”的濰坊傳奇再度刷新想象邊界。
(大眾新聞記者 張蓓 通訊員 黃晨瑋 張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