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長住北京的話,是應該把“駐京辦”全吃一遍。
駐京辦古已有之,歷史起源可追溯到封建王朝的同鄉會和會館。在大多數眼里,都認為這兒是地方常駐首都的行政機構、辦事處之類。但是在吃貨眼里,駐京辦則是不出北京就能吃遍全國的存在。
筆者近些年也算吃遍全國,于是萌生出“探訪各駐京辦看看是否做得地道”的想法。
第一家選的就是“飛天食府”。
飛天,敦煌壁畫中的術語,提到飛天就會想到甘肅。甘肅是中國石窟最多的省份,除了鼎鼎大名的敦煌莫高窟,還有天水的麥積山石窟,瓜州的榆林窟、張掖的文殊山石窟和馬蹄寺石窟等等,約150多處。
飛天成了甘肅的文化符號,甘肅駐京辦事處所在的飛天大廈,自然藏著一家甘肅風味的“飛天食府”。
網上評價頗多,前一陣子在抖音上還火了一把,我原本忐忑過去得排隊,到了后發現沒有想象中那么火爆。
餐廳在飛天大廈的三樓,大廈是個酒店,看上去有些星級,坐電梯上了三樓繞了一圈才找到了餐廳。大廳只有為數不多的小桌,里面應該還有一些包廂。餐廳很干凈,環境給人一種高級雅致的感覺。客人們一邊用餐一邊小聲交談,我仿佛走進了西餐廳。
據美食群群友說前些年這里有不到兩百的美團套餐,還曬出了截圖,而今實惠的套餐沒了,我只能單點。牛奶雞蛋醪糟、甜胚子、牛肉面、沙蔥炒蛋、烤羊肉串,最后得來一盤手抓羊脖。
牛奶雞蛋醪糟是甜酒沖蛋的升級版,在醪糟雞蛋的香甜上加入了牛奶的香醇。甜胚子作為西北的限定美食,以莜麥、青稞或是小麥發酵,口感酸甜帶點酒味,離了那塊地方就很難嘗到了。在這兒,倒是能彌補思鄉情懷。
蘭州牛肉面和沙蔥炒蛋沒給我留下太深刻的印象。在我的印象中,蘭州牛肉面只有在蘭州吃才有那個味兒,就算跑甘肅其他地級市都沒那個感覺,更別說千里迢迢的北京。
牛肉面在蘭州甚卷,在面條、湯、辣子甚至牛肉方面,蘭州各家店都有自己獨門秘法,一碗看似簡單的牛肉面,在蘭州吃得很講究、甚復雜。
手抓羊肉講究的是食材的地道。問了餐廳服務員,說這兒的羊肉來自武威民勤縣。待一盤手抓羊脖子上桌,我一聞,果然是那熟悉的味道。
羊脖子肉嫩中帶些許勁道,黃筋已然煮得軟爛,并不塞牙。肉美味鮮,一盤吃完已有馳騁在祁連山脈的感覺了。
幾串烤羊肉上桌,肉還是挺大塊的,西北粗獷的氣息迎面撲來,吃肉,才是去甘肅館子的主基調。
回頭一看菜單,乖乖,有點小貴。我不禁懷念起在嘉峪關吃烤肉和手抓的日子,那時候,50塊錢一斤的手抓羊肉,甩開膀子只管吃就是。
這貴了數倍的價格,讓我感覺身在北京尋覓美食的成本之高,難度之艱。
“瀟湘·永州會館”是我探的第二家駐京辦:永州駐京辦。
永州血鴨和東安雞,是永州最為出圈的兩大名菜。
二選一,我選了血鴨,因為想吃點重口味。用血鴨的湯拌飯,那滋味誰吃誰知道,能把人饞到吃撐。
辣椒炒肉或是小炒黃牛肉,是外地人對湖南小炒的固有印象,當然湖南本地人對這兩道菜也是情有獨鐘的。有人說吃湘菜容易上火,缺乏維生素。不對啊,辣椒不是青菜嗎?那可是富含多種維生素的。
湖南人炒青菜多半炒得又油又辣,這一點不如廣東人炒青菜炒得清爽,但是紫蘇黃瓜可以算是湖南菜中一道招牌素菜了,清脆的黃瓜沾染了一絲絲紫蘇特殊的香味,那種若即若離的思鄉情懷瞬間來得濃烈。
湘菜秉承了一貫的性價比高且下飯的特性,一頓下來人均50都沒到,在北京的消費中也算獨具一格的存在了。后續本還想多探一些其他的駐京辦,不過發現比較熱門的幾家飯店人均消費都不便宜,只好作罷。
要說到湘菜我還想說說這家“文文湘菜館”,算是我理想中的蒼蠅館子了。一手菜做得賊下飯,好評頗多。然而,我寫晚了,等我要寫的時候,這家館子已經暫停營業了。
我覺得相當可惜,究竟什么樣的館子才能開得長久呢?
我又想起了前些天跟同學聊到的武漢一家“和湯軒”的館子,開了三十多年。
我去年底吃的,寫在我的攻略里,結果之后不到一個月就停業了。
給我推薦這家店的“老漢口”說,“人家開了幾十年,你一去吃就把人家吃倒了,你怕不是探店殺手吧?”
真是大大的冤枉,我都是說好話的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