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下廚的朋友可能都會知道,如果用高壓鍋煮肉,時間一長沒有把肉撈出來,那肉就會被煮的松松散散甚至碎成渣渣,也就是我們俗稱的“煮化了”。
那么如果是用高壓鍋煮人呢?
大家不要害怕,這里不是什么驚悚懸疑的法制欄目,也不是漢尼拔老師親自教學該怎么“做人”的現場,而是英國正在發生的一起“科技變革”——水焚葬。
這是一項引發了眾多部門和人群爭議的技術,更是一項繞不開倫理和人性的一項研究。
其背后的真實原因,恐怕還真不一定讓人暖心。
當“環保”遇見“身后事”:英國人的終極腦洞
這一切,都源于英國殯葬巨頭Co-op Funeralcare推出的一項“逆天”服務——水焚葬(Resomation)。
如果說傳統火葬是“烈火焚身”,水焚葬則像一場“高壓鍋里的終極泡澡”:遺體被裹上可降解絲綢,丟進裝滿堿性溶液的圓柱形鍋爐,加熱到160℃,咕嘟咕嘟煮上4小時,最終化為骨灰和一灘“無菌廢水”。
家屬捧著骨灰盒離開,廢水則被沖入下水道,或制成肥料回歸自然。
英國網友炸鍋了:“這是地獄級烹飪節目嗎?”“煮完的湯能澆花嗎?”“老祖宗說入土為安,現在直接‘入水管為安’?”
更有中國網友神評:“比十八層地獄的油鍋還狠,至少地獄不用等4小時!”
水焚葬的誕生,堪稱科學與倫理的“極限拉扯”,這項 “黑科技”也并非橫空出世,而是歷經幾十年的技術迭代。
1985年,第一例“瘋牛病”在英國被發現,隨即便傳播到了歐洲的其他國家,隨著世界貿易的大船前往了全世界。
對付瘋牛病,預防、治療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怎么處理那些病死的牛尸體,以免病毒繼續擴散。
當時英國的火葬場可以說是天天“客滿”,員工們“996”連軸轉,從火葬場煙筒中冒出的滾滾黑煙就沒斷過,只不過他們燒的不是人,而是牛。
1988年,英國農民阿莫斯?霍布森發明“動物尸體液化法”,用沸水加燒堿處理病死牛,避免瘋牛病擴散。
這一處理方式非常有效,經過長時間的高溫煮沸,加上燒堿的作用,最后牛尸體中的病毒被一掃而空,而且經過計算,其性價比極高,比直接火葬場里燒牛的尸體要劃算多了。
1994 年,美國科學家將其改良為 “堿性水解技術”,用于處理實驗室動物尸體,也會為人們養的病死的寵物進行尸體處理,甚至有客戶聲稱這對寵物來說也算“安樂死”(但我們是真看不出來哪里安樂了)。
2007年,蘇格蘭公司“復活”(Resomation Ltd)加深研發了這項技術,并且沿用了名字“堿性水解”。
原理很簡單:氫氧化鉀溶液+高溫高壓=加速自然分解。
按“復活”公司創始人桑迪·沙利文的說法:“我們只是幫大自然按了快進鍵”。
但當時的英國人一聽“煮尸體”,直接嚇退:“誰敢喝被遺體‘污染’的自來水?”
2011 年,俄亥俄州殯葬師杰夫?愛德華茲首次將其用于人類遺體,從此打開潘多拉魔盒。
技術揭秘:160℃的“泡澡”到底有多硬核?
“水葬的氣味像蒸蛤蜊,液體顏色類似威士忌。” 一名參觀過處理現場的記者描述道。
工作人員會將 330 加侖“尸水”排入下水道,經污水處理廠凈化后重新進入水循環。
英國環境署拍胸脯保證:“這些液體無菌無毒,含氨基酸和糖分,比奶茶健康。”
但英國網友們還是不買賬:“以后喝水會不會有股骨灰味?”“我敢喝一杯奶茶,你敢喝一杯這種尸水嗎?”“伙計你又來騙吃騙喝。”
轉機出現在環保浪潮席卷全球的2020年代。
火葬需800℃高溫,碳排放占全球總量的0.1%;土葬則占用土地、釋放甲醛和重金屬。
相比之下,水焚葬僅需火葬1/7的能耗,碳排放減少90%,還能回收廢水中的氮、磷等元素。
環保大旗一揮,英國政府果斷點頭:2023年底,水焚葬合法化!
殯葬公司趁機打出廣告:“死后也能為地球減碳,功德+1!”
2021 年,南非大主教德斯蒙德?圖圖選擇水葬,成為首位“試水”的名人。
他的遺孀表示:“圖圖生前最愛泡溫泉,這種方式讓他在溫暖中回歸自然。”
此舉打破宗教禁忌——基督教傳統要求“完整入土”,而水葬讓 90% 的遺體化為污水,被教會批評為“褻瀆神圣”。
2023年7月,英國最大殯葬公司 Co-op Funeralcare 正式宣布推出“水焚葬”服務,消息一出立刻登上全球熱搜。
這項被稱為“環保黑科技”的新葬法,將遺體裝入可降解玉米淀粉袋,扔進 160℃的堿水高壓鍋中煮 4 小時,最終只剩白骨和一杯棕色的水。
這操作聽起來像《漢尼拔》片場,卻再次被英國政府包裝成 “最溫柔的告別方式”。
水焚葬的操作流程,堪稱殯葬界的“分子料理”。
首先就是裹尸入鍋,遺體用可降解絲綢包裹,放入特制高壓容器;然后就是注95%的水+5%氫氧化鉀,升溫至160℃;4小時后,脂肪組織化為棕褐色液體,只剩易碎的骨頭;最后一步就是粉碎裝盒,骨頭烘干后粉碎成骨灰,廢水經處理排入下水道。
英國人對水葬的態度也是兩極分化。
爭議不止:是想“死不起”還是想“做料理”
33% 的受訪者表示“愿意嘗試”,認為比火葬 “溫柔”;但 60% 的人直言“無法接受”,擔心親人變成“下水道的養分”。
一些以科學家為主的支持派力挺:“液體無菌無DNA,比火葬的二噁英安全多了!”
宗教團體則是反應激烈,英國國教會發表聲明:“水葬違背身體神圣性,靈魂無法安息。”
以一些老人為主的倫理派更是直接反擊:“沖進下水道?馬桶里可能有你太奶奶!”
更絕的是價格——單次費用約300英鎊(約合人民幣2700元),與火葬持平。
但環保光環加持下,很多英國人或許都出于所謂的“政治正確”而表現出好奇。
這種水葬的興起也暴露現代殯葬業的工業化困境。
英國墓地價格十年暴漲 200%,火葬場排隊超半年,水葬成了“高效替代品”。
殯葬公司甚至開發“水葬直播”服務,親屬可通過攝像頭觀看親人“融化”過程,美其名曰:“生命循環的見證”。
有趣的是,水葬在寵物殯葬行業的價格卻是水漲船高。
新加坡寵物水葬單次收費 4166 元(比煮個人還要貴),骨灰可作肥料。
英國殯葬公司嗅到商機,計劃推出“人寵同葬”套餐:主人與寵物在同一鍋中溶解,骨灰混合后撒入花園。
那么這到底是一場綠色革命,還是倫理災難呢?
從環保上來看,水葬碳排放僅為火葬的1/2,能耗降低85%,并且無需墓地,解決“死不起”難題(英國傳統葬禮均價超8萬人民幣),墓地難找,下水道不多的是嘛;而且刨除過程,水葬也有“溫情”的一面——水火葬比火葬溫和,逝者不用被燒得面目全非。
但對于人類來說,這種“煮人”的過程,是難以刨除的,人類必須要站在感情、社會、倫理等角度來考慮問題。
首先就是心理沖擊,“煮親人”聽起來怎么都讓人難以接受,家屬如果真的去觀看過程,可能當場崩潰;
再就是信仰沖突,西方基督教強調“身體是圣殿”,穆斯林也是堅持土葬,水焚葬直接踩雷,其實火葬在英國也是直到1902年才合法,在此之前逝者除了被包好進棺材進行土葬,別的都是“異端”;
哪怕我們中國,也有“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的古訓。
并且這項技術終歸還是一項新技術,到底成熟不成熟,有沒有未知風險都是未知數,廢水雖稱“無害”,但誰敢保證下水道不會堵出“人肉湯”?
甚至有陰謀論者調侃:“下次漢堡王推出新套餐,我得多問一句原料來源……”
可見在技術狂熱背后,倫理爭議從未停止。
杜倫大學教授道格拉斯?戴維斯警告:“水葬將死亡簡化為化學過程,剝離了儀式感。當遺體變成工業廢料,人類對死亡的敬畏何在?”
未來殯葬圖鑒:除了水葬,還有冰葬?
其實人類在殯葬上的腦洞早已突破天際,除了水葬,各種“去世方式”都是層出不窮。
有冰葬,在零下200℃液氮速凍遺體,震成粉末后埋入可降解棺材,號稱“最優雅的塵歸塵”;
有蘑菇壽衣,穿特制菌絲服下葬,尸體轉化為養分滋養大地;
有鉆石葬,骨灰壓成鉆石,戴在指尖“永流傳”。
相比之下,水焚葬竟顯得有點“保守”。
其實這種種的“去世方式”,折射出來的也是一種人們亙古以來的思考——生死。
人類發展的歷史,很像是一部“求生史”,大家為了能夠更好的活下去,幾千年來文者發展科技、推動經濟,武者發動戰爭、侵略別國,都是為了一個“生”。
但無論一個人再怎么富貴,取得的成就再怎么大,百年之后他都躲不過一個“死”。
秦始皇登基以來最關注的兩個事——尋仙求長生、修墓安穩死。
今天的水葬、火葬、冰葬、土葬等等,如果人們對于“死”不看重,是絕對沒有這么多“去世方式”的,但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是越來越能接受“去世”這個現實的,并且將“去世”與時代發展的需要相結合,是一種歷史大勢。
在今天來看,就是“去世”與環保相結合。
殯葬業專家就曾預言:“未來10年,全球殯葬市場將形成火葬、水葬、冰葬三足鼎立之勢。”
這是死亡的終點,還是環保的起點?
中國網友對水葬態度也是十分復雜。
有人調侃:“這比傳統水葬文明多了,至少不用喂魚。”
但更多人質疑:“老祖宗講究入土為安,這種方式太殘忍。”
事實上,中國藏族早有“水葬”傳統,將遺體投入江河喂魚,但這與英國“技術流派”水葬理念在根本上是截然不同的。
有環保人士建議:“與其爭論葬法,不如推廣樹葬、海葬。骨灰撒入樹林,既不占地又滋養生命。”
但殯葬公司反駁:“樹葬需要土地審批,遠不如水葬便捷。”
終歸到底,這是一場“死亡經濟學”與“環保烏托邦”的較量。
水葬的本質,是將死亡納入 “可持續發展” 框架。
當英國政府為其立法,當殯葬公司將其包裝成 “時尚選擇”,我們不得不思考:在環保大旗之下,人類對死亡的認知是否正在異化?或許,真正的文明進步,不在于用科技征服死亡,而在于學會與生命的消逝和平共處。
英國水焚葬的爭議,本質是一場關于“如何體面告別”的文明博弈。
當環保成為硬需求,傳統習俗不得不讓路,正如網友所言:“以前怕死后下油鍋,現在主動跳進高壓鍋——這屆人類,夠拼!”
參考文獻:
英國將首次實行水葬 比火葬更環保——中國青年網
英國將首次實行水葬:沸水煮遺體4小時,比火葬更環保,對遺體更溫和——瀟湘晨報
英國將首推“水葬”:遺體以160度高溫煮沸,4小時內溶解脂肪和組織——光明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