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春暖花開,許多人喜歡在踏春出游時挖野菜嘗鮮。但野菜雖鮮,每年因誤食有毒野菜中毒的事件卻屢見不鮮。
4月14日,鄭州大學附屬鄭州中心醫院臨床營養科副主任醫師宋少華對記者介紹,近期醫院急診科就接診了幾例因為吃構樹穗入院治療的患者,輕者出現了皮疹、腹痛、惡心嘔吐等癥狀,重者甚至因為胸悶心慌進了ICU(重癥監護室)。
4月14日,鄭州大學附屬鄭州中心醫院臨床營養科副主任醫師宋少華(左一)接診患者。受訪者供圖
“每年因誤食有毒野菜導致中毒的案例頻發,主要是因為可食用野菜與有毒野菜外觀相似,容易混淆。”4月14日,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藥學部副主任中藥師閆雪對記者介紹,常見的野菜有薺菜、馬齒莧、蒲公英、榆錢、香椿、野蔥等,但部分野菜存在易混淆的有毒植物。例如白花曼陀羅的花與百合花外觀類似,其花苞形似秋葵,而它的幼苗容易被誤認為多種可食用的野菜,誤食會引起全身中毒,表現有口干、吞咽困難、心動過速、煩躁等,嚴重者可能昏迷、休克。海芋皮膚接觸其汁液則可能引發瘙癢、刺痛和腫脹,其根部形態與芋頭相似,誤食會出現舌頭麻木、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癥狀,嚴重者可能出現窒息。
(網絡配圖)
閆雪告訴記者,此前醫院接診過一例因五指毛桃(粗葉榕的根)混有鉤吻(斷腸草)根部泡酒飲用后中毒的患者,因為鉤吻是藤本類植物,與周圍的植物互相纏繞,攀援生長,民眾在自行采挖的過程中如未能詳細辨別,有可能發生誤服。另外,鉤吻開花的時間和花的外觀與金銀花、山銀花相似,容易被認作是清熱解毒的金銀花、山銀花而被采摘誤服。
鉤吻(斷腸草)植物和金銀花、山銀花植物的區別。廣東省藥品檢驗所“廣東省常見有毒植物宣傳冊”圖
對于那些沒有見過的或無法確認安全性的野菜,公眾應避免自行采摘,過敏體質者更應謹慎。宋少華表示,在野外識別可食用野菜時,應避開有臭味或刺激性氣味、葉片不規則或鋸齒狀以及開花的植物。采摘后,務必通過焯水處理至少一分鐘,以去除潛在的影響健康的物質如有毒生物堿、草酸和亞硝酸鹽等,從而確保食用安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