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神醫”遭遇官方文件,是救人還是違規。
一方面是眾多患者聯合求情,另一方面則是明確的無證行醫處罰決定。
有人稱他是“現代華佗”,一劑中藥治愈無數疑難雜癥。
也有人指責他為“江湖術士”,沒有資格就敢開設診所。
可當相關部門關閉他的診所時,患者們卻集體反對,甚至聯名上訴表達不滿。
這究竟是救人的善舉值得表揚,還是違反規定需要懲罰?
黃海濤到底有何過人之處?為何沒有取得行醫資格呢?
中醫世家出身
黃海濤出生在海南的一個中醫世家,家里的長輩都是精通醫術的人。從小,他就生活在濃厚的中醫氛圍中。
別的孩子還在玩耍的時候,9歲的黃海濤已經能夠熟練地為家人把脈。
他將小手輕輕搭在手腕上,神情專注,憑借天賦和日常積累的經驗,竟然可以察覺到身體的一些基本不適。
10歲時,他對《黃帝內經》《傷寒雜病論》等經典醫學著作中的基礎理論已熟記于心。
11歲那年,黃海濤迎來了人生第一次獨立診斷的機會。
村里一位老人突然生病,嘔吐不止,整個人虛弱不堪。當時村里的赤腳醫生不在,大家十分焦急。
黃海濤鼓起勇氣站出來,認真地為老人診脈,觀察舌苔并詢問癥狀,然后根據所學知識開出了藥方。
家人半信半疑地按照藥方抓藥煎藥,老人服用后,病情逐漸好轉,精神也慢慢恢復。
這次成功讓黃海濤在村里聲名鵲起,大家都稱他為“小神醫”。
之后,來找他看病的村民越來越多,他也更加勤奮地鉆研醫術。
一次,鄰村的張阿姨被診斷出患有直腸癌,在大醫院治療一段時間后,病情依舊沒有改善,高昂的費用更是讓家庭難以承受。
抱著最后的一絲希望,張阿姨找到了黃海濤。
黃海濤仔細為張阿姨診脈,發現了其他醫生忽略的癥狀,經過深思熟慮,他遵循中醫理念,從扶正祛邪、滋陰清熱入手,開出了藥方。
張阿姨按藥方服藥后,身體狀況明顯好轉,直腸癌的癥狀得到了緩解。
為了表示感謝,張阿姨特意制作了一面寫有“青云直上”的錦旗送給黃海濤,從此,黃海濤的醫術廣為人知,附近地區的患者紛紛慕名而來。
免費診療傳佳話
隨著求診患者的增多,黃海濤干脆接手了父親的診所,全心全意為患者服務。
在他的診所門口,一直掛著一塊醒目的牌子:免費掛號。
在他看來,治病救人是醫生的職責,怎么還能向患者多收費呢?
遇到經濟困難的患者,黃海濤不僅不收藥費,還會把自己精心炮制的藥材免費贈送給他們。
村里的李大爺患有慢性病,需要長期服藥,家庭經濟非常拮據。
黃海濤知道后,不僅為他免費診治,還定期送藥上門,這一堅持就是好幾年。
每次提到黃海濤,李大爺總是感動得淚流滿面,激動地說:“海醫生是我們全家的救命恩人!”
對于每一位患者,黃海濤都平等對待,無論對方是穿著樸素的農民還是衣著光鮮的城市居民,在他的診所里都能得到最耐心的服務。
他始終堅持先來后到的就診順序,從不因患者的身份地位而區別對待。有些經濟條件好的患者想通過送紅包插隊看病,都被黃海濤堅決拒絕。
他常說:“醫生要有父母般的心腸,在我眼里只有病人,沒有貧富之分。”
不過,黃海濤的善舉和高超醫術卻引起了一些同行的嫉妒和不滿。
在利益驅使下,一些心懷不滿的同行開始向有關部門舉報他無證行醫。
起初,監管部門實地調查后,考慮到黃海濤在當地的良好聲譽以及從未發生醫療事故,并未對他采取嚴厲措施。
但隨著舉報次數的增加,監管部門不得不依法處理。
2016年,一張責令停業的通知貼在了黃海濤診所的大門上。
診所關閉,千人請愿
診所被關停的消息傳出后,患者們坐不住了。
那些曾經被黃海濤治愈的患者,那些視他為救命稻草的患者,自發聚集在一起,商量如何幫助黃海濤重新獲得行醫資格。
他們深知,在大醫院排隊兩小時、看病五分鐘是常態,而且費用昂貴,而黃海濤的存在正是他們便捷且經濟的希望。
于是,文章開頭的一幕出現了,上千名患者聯名寫下請愿書,密密麻麻的簽名和紅色的手印承載著大家對黃海濤的信任與期待。
他們紛紛為黃海濤辯護:“黃醫生治好了我們的病,他就是我們心中的好醫生,為什么不能讓他繼續行醫?”
“要是停止使用黃醫生開的藥,我根本撐不過三個月!”一位患者情緒激動地拉住工作人員的手臂,聲音中充滿了絕望與懇求。
面對患者的強烈呼聲,執法部門也陷入了兩難境地。
一方面,黃海濤確實無證行醫,違反相關規定;另一方面,他的醫術和品德卻是有目共睹。
面對患者群體的強烈訴求和現實困境,執法部門經過多輪慎重討論,最終決定了一個折中的方案:
允許黃海濤以掛靠的形式在衛生站執業,但必須定期參加專業能力考核,接受規范化管理。
然而,這一方案并未從根本上解決黃海濤行醫資格的問題,他依然面臨著巨大的壓力。
自學考證
黃海濤心里明白,要想光明正大地行醫,必須考取合法的行醫資格證。
于是,他毅然踏上了自學考證的艱難道路。盡管每天都要忙碌看診,但他從未放棄學習。
那些復雜的醫學術語、艱澀的理論知識,他一遍又一遍地背誦、理解。
為了獲取學歷,他參加了成人自考,克服重重困難,終于取得了相應的學歷。
隨后,他又參加了中醫專業考試,最終在2017年成功通過考試,取得了合法行醫資格,他的診所也得以重新開業。
那一刻,他激動得熱淚盈眶,多年的努力終于得到了回報。
然而,重新開業后的黃海濤仍然面臨諸多挑戰。
衛生所的個別工作人員時常對他吃拿卡要,一些村民受到不良風氣影響,也對他進行刁難,甚至設置障礙收費。
更過分的是,衛生部門的個別領導竟向他索賄,遭到拒絕后,便在營業執照年檢時故意刁難,設置重重障礙。
面對這些困難,黃海濤沒有退縮,也沒有妥協。他始終堅守著自己免費行醫的初心,哪怕診所經營艱難,也從未想過放棄。
期間,有不少大老板看中了他的醫術,向他拋出高薪橄欖枝,邀請他去大城市高端診所工作。
但黃海濤毫不猶豫地拒絕了:“我生在這片土地,長在這片土地,這里的鄉親們需要我。我不能為了錢就離開他們,我要在這里為窮苦患者服務一輩子?!?/p>
民間中醫困境
黃海濤的經歷實際上反映了眾多民間“土郎中”的現狀。
在我國,有許多像他這樣的民間中醫,他們依靠家傳醫術或多年實踐經驗治愈了許多疑難雜癥,但由于缺乏正規執照,時刻面臨被舉報、診所被關停的風險。
他們在傳承傳統中醫技藝的道路上步履維艱,在合法行醫與治病救人之間掙扎。
不過,值得慶幸的是,國家近年來高度重視中醫藥事業的發展,大力推進中醫藥法的實施。
部分省份試點“中醫專長醫師資格考核”,這一政策猶如一道曙光,為民間中醫帶來了合法行醫的希望。
黃海濤得知這一消息后,積極備考,希望通過考核進一步提升自己的行醫資質,更好地為患者服務。
但不可否認的是,療效、資質、傳承之間的矛盾依然存在。
一方面,民間中醫的治療效果顯而易見,患者對他們信任有加;另一方面,嚴格的行醫資質要求也是保障醫療安全、規范醫療市場的必要手段。
如何在兩者之間找到平衡點,既能讓真正有醫術的民間中醫合法行醫,又能確保醫療質量和安全,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同時,對于中醫傳承,如何鼓勵更多年輕人投身中醫事業,如何保護和傳承民間中醫的寶貴經驗與技藝,也需要全社會共同思考和努力。
結語
黃海濤的故事仍在繼續,他依然在那間小小的診所里,為患者把脈開方,踐行著自己的醫者仁心。
而他所代表的民間中醫群體,也在時代的浪潮中,期待著更加光明的未來。他們的命運,與中醫藥事業的發展緊密相連,牽動著無數人的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