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和美聯儲主席杰羅姆·鮑威爾之間的矛盾已經到了劍拔弩張的地步。特朗普指責鮑威爾在玩弄政治,白宮更是公開表示正在研究是否可以將鮑威爾解雇。而鮑威爾則強硬回應稱,根據美國法律,總統無權解雇美聯儲主席。
之前,特朗普和鮑威爾已經在社交媒體上展開了一場激烈的爭論。起因是鮑威爾堅持不降息,這嚴重阻礙了特朗普的化債計劃。尤其是中美關稅戰的不利局勢,讓特朗普將怒火轉移到美聯儲身上。如今的特朗普似乎已經失去了理智,進入了瘋狂狀態。“走投無路”的特朗普是否會通過發動戰爭來為自己解圍?美國當前的狀態是否還能支撐一場戰爭?
?——【·美國經濟困局:入不敷出的惡性循環·】——?
到2025年,特朗普政府的財政狀況可以用“慘不忍睹”來形容。全年財政收入勉強達到5萬億美元,但光是美債利息支出就高達1.3萬億美元。
更糟糕的是,政府總開支達到了7萬億美元,還有9.2萬億美元的債務即將到期。為了不讓財政陷入癱瘓,美國只能不斷發行新債來償還舊債,陷入了“入不敷出-發債續命”的惡性循環。
與此同時,中國持續減持美債,持有量降至7590億美元,創下15年來的新低。2025年1月,中國單月拋售96億美元美債,直接導致美債收益率飆升至5%。這一變化讓全球投資者對美國債券的信心大幅下降,美國借錢變得越來越困難。
再看美元霸權,表面上風光無限,實際上完全依賴軍事威懾來維持。每年1萬億美元的軍費投入,700多個海外軍事基地的存在,都是為了保住美元的地位。
然而,一旦發動戰爭,“低成本威懾-高收益印鈔”的平衡就會被打破。戰爭耗費巨大,如果美債無人購買,美元霸權可能因此動搖。這樣的風險,美國真的能夠承受嗎?
?——【·歷史上戰爭驅動經濟·】——?
回顧歷史,戰爭對經濟的影響可謂是一半天使一半魔鬼。
以日本為例,1894年的甲午戰爭中,日本發行了1.16億日元的戰爭國債,全國上下齊心協力支持戰爭。獲勝后,清政府賠償了2.3億兩白銀,相當于日本四年財政收入的總和,極大地推動了日本的工業化進程。
然而,1905年的日俄戰爭卻讓日本付出了沉重代價。這場戰爭耗資18億日元,犧牲了23萬人,最終卻沒有得到任何賠款。消息傳回國內后,民眾憤怒抗議,內閣因此倒臺,堪稱“偷雞不成蝕把米”的典型。
美國也有類似的經歷。1991年的海灣戰爭花費610億美元,卻鞏固了石油美元的霸權地位,隱性收益超過5萬億美元,堪稱一本萬利的投資。
然而,2001年至2021年的反恐戰爭卻讓美國付出了8萬億美元的代價,美債從5萬億激增至36萬億。這場戰爭不僅沒有帶來多少好處,反而讓美國背上了沉重的債務負擔,軍事紅利消耗殆盡,戰爭“提款機”的神話也隨之破滅。
?——【·美元霸權與軍事威懾·】——?
如今,美元為何能成為全球貨幣?靠的不是傳統的經濟信用,而是實打實的軍事力量。11艘航母游弋在各大洋,700多個海外軍事基地遍布全球,這就是美元的“信用背書”。
即便在2020年實施無限量化寬松政策,2022年凍結俄羅斯資產等違約操作,美元的地位依然穩固。為什么?因為誰敢挑戰美元,美國的軍事力量就會讓誰付出代價。
美國通過軍事手段控制石油結算,與沙特簽訂協議,并利用SWIFT系統作為制裁工具。簡而言之,就是將軍事投入視為“搶劫成本”,印鈔權當作“搶劫收益”。不過,這種玩法也存在風險。例如,對伊朗發動中等規模戰爭,預計軍費將超過20萬億美元,美債利率可能飆升至30%以上,全球投資者都會拋售美債,美元信用將徹底崩盤。
現在,胡塞武裝對紅海的襲擾以及中國高超音速武器的威懾,都讓美國不敢輕易采取行動。雖然嘴上喊著威懾,但實際上已不敢真正動手。由此可見,美國軍事行動的成本紅線已經非常低。
然而,現在的美國無法延續以往的策略。特朗普政府內外交困,問題重重。特朗普試圖以“嚴重違法”為由解雇鮑威爾,但鮑威爾的任期要到2026年,法律程序復雜,短期內無法扭轉高息局面。
關稅戰打得一塌糊涂,想拉攏盟友組建“關稅聯盟”,結果大家只是旁觀,美國的“群毆中國”計劃徹底落空,在國際上愈發孤立。
至于戰爭選項,仔細計算后發現根本不劃算。軍事上,中國的高超音速武器、六代機和驅逐艦技術領先,美軍昔日的“非對稱優勢”已經蕩然無存。如果在臺海或南海動手,稍有不慎就可能引發核戰爭。
經濟上,一旦戰爭爆發,美債將立即崩盤,通脹失控。2025年的關稅已經讓CPI上漲了0.9至1.4個百分點,若開戰,通脹率突破3%的可能性很大。
政治上,美國民眾普遍反對戰爭,家庭年支出因政策增加1200美元,企業產能轉移困難重重,印度iPhone返工率高達34%,政府支持率持續下滑。
即使選擇代理人戰爭,日本雖有意充當“馬前卒”,但由于中俄關系穩固,這條路也不好走。想復制海灣戰爭的收益基本不可能。
?——【·中國的全方位應對之策·】——?
面對美國的壓力,中國的應對策略穩扎穩打。軍事上,持續加強區域拒止能力,高超音速武器和反艦彈道導彈不斷升級,太空戰和網絡戰等新型作戰樣式也在快速發展。
同時深化中俄軍事合作,構建“反介入/區域拒止”聯盟,旨在讓美國不敢輕舉妄動。
經濟領域,加速推進國產替代進程,工業軟件國產化率提升至12%,“雙循環”戰略深入實施,減少對美國市場的依賴。
“一帶一路”合作不斷擴大,2025年對相關國家出口占比提升至38%,分散市場風險。
金融方面,中國持續減持美債,優化外匯儲備結構,黃金占比提高至15%。數字貨幣跨境結算穩步推進,積極參與國際金融規則重構,借助亞投行和金磚銀行等平臺逐步削弱美元主導地位。中國的每一步棋都在為打破舊秩序、建立新規則做準備。
回顧日本和美國的歷史,戰爭紅利的本質是“低成本-高收益”的掠奪行為。然而,隨著工業化國家抵抗能力增強,戰爭成本呈指數級增長,最終可能拖垮霸權國家。
美國目前36萬億美元的債務已經遠超經濟承載能力,任何大規模軍事行動都可能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
而中國正通過“科技自主+貿易多元+金融脫鉤”的“三位一體”策略,推動全球秩序從“軍事-金融霸權”向“多極共治”轉型。
這不僅是中國的發展機遇,也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一步。未來,一個更加公平、多元的世界秩序正在形成,而這背后是中國為世界和平與發展貢獻的智慧和力量。
免責聲明:該文章的內容和圖片均來源于機構官網、媒體網絡和第三方平臺等公開信息,如有侵權、信息有誤或其他異議,請聯系本人修改或刪除。
?——【·參考資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