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政協報
閱讀,是傳承文化的重要方式,也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時代新人的重要途徑。日前,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特別提到要深入實施青少年學生讀書行動;并要求健全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機制,形成建設教育強國強大的合力。
當前,家庭、學校、社會協同營造書香童年的共識日益深化,但實踐層面仍面臨結構性挑戰。青少年在學業壓力下,自主閱讀時間被嚴重擠壓,親子共讀的精神對話場景更趨稀缺。教育場域中,閱讀指導的專業化困境凸顯:學校閱讀活動常局限于工具理性導向,側重字詞積累、寫作技巧等功利性目標,忽視對文本背后價值體系與思維范式的深度挖掘;形式化的“打卡式”閱讀任務,很難實現對青少年批判性思維與情感共鳴的培育。同時,社會層面尚未提供專業的閱讀推廣和志愿輔導服務。且數字化閱讀所帶來的信息良莠不齊、知識碎片化、價值情感快餐化等問題,呼喚家校社閱讀共同體的建立,呼喚專業有效的閱讀指導。
在數字化時代背景下,閱讀的場域、工具與方式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媒介不再是簡單的信息通道,而是集傳播、互動、反饋于一體的綜合平臺。其演變將重塑學校、家庭、社會參與青少年閱讀的方式與深度。基于數字化時代媒介融合—過程智能—空間協同的閱讀特征,應構建一個角色明確、結構合理、運行閉環家校社協同閱讀共同體,推動家庭學校社會三方在數字化語境下,形成科學、系統的青少年閱讀支持體系。在筆者看來,建立家校社協同閱讀共同體還需重點關注如下方面實踐:
建立穩定的跨主體協同工作組。在區域教育主管部門統籌下,由學校依托“教聯體”建設,主導組建“青少年閱讀協同推進工作組”,作為教聯體的重要組成部分。“青少年閱讀協同推進工作組”成員由學校教師代表、家長代表、圖書館或社會機構代表共同構成,設立專門協調機制。
構建基于目標導向的行動矩陣。各方需圍繞“提升青少年閱讀質量”這一核心目標,構建具體、可執行的任務分工體系。通過構建“計劃—執行—反饋—優化”閉環任務鏈條,推動協同進入“共擔責任—共促執行”的實質階段。
融通線上線下資源整合模式。促進家庭、學校和社會之間在紙質閱讀資源與數字閱讀資源的共享與交流,構建精準的資源供需對接平臺,借助大數據分析技術,深入剖析家庭與學校的閱讀需求特征,實現閱讀資源的個性化推薦與精準投放,確保資源供給與需求的高度匹配,提升資源利用效率。
搭建共識驅動下的評估與激勵體系。應構建多元指標體系,覆蓋家長陪伴頻率、互動質量、任務完成度、兒童反饋滿意度等多個維度,實現定量與定性結合式評價。在實施路徑上,可推行“家庭閱讀成長檔案”制度,由平臺自動生成周期性報告,供家長查看閱讀成效,也為學校與社會服務者提供干預決策依據。
期待通過構建適應數字化時代的家校社協同閱讀共同體的方式,實現多主體聯動、多路徑融合、多種資源整合、多維評價,打破傳統促進青少年閱讀中資源分散、職責模糊、協作不足等問題,推進數字化時代青少年閱讀由“個體實踐”向“系統工程”的轉型。
(作者任晶惠系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家校協同專委會副秘書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