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休落地兩個多月了,但從實際情況看落實程度全國各地不一,甚至出現一些亂象。
最近,教育部就針對全國多地若干中小學違規補課亂象的典型案例進行了通報:
如河北對組織高三學生違規補課的中學取消三年內省級評優評先資格;
江蘇對假期違規補課的4所學校取消相關榮譽稱號;
河南對提前開學、違規補課的幾所學校全省通報批評,其中三所學校主要負責人被免職。
圖片來源:人民日報
并公布了各地舉報平臺與電話。
向下滑動查看所有內容
圖片來源:人民日報
而這也發出了一重要信號:
雙休不會只是一陣風,這是真的要把全國中小學生雙休落實到位。
1
各地雙休亂象層出不窮
不怪教育部這次重拳出擊,從今年2月份開始,全國各地就陸續實施了中小學的雙休。
但從落實情況來看,全國各中小學在行動上可謂是花樣百出。
有實施“自愿雙休”和“自愿單休”的,要求家長簽署 “自愿單休”申請書,實則是要求學生周六留校學習。
有老師分享自己ip所在地的“自愿雙休”是這樣的:
“坐標山東煙臺,就是自愿雙休,領導說了,該講課講課,不用幾天那些不來的就著急了,最后就都來了。”
圖片來源網絡
而這種來自“自愿雙休”的無形壓力不只針對老師,還針對學生,有學生分享自己學校的“自愿”規定:
“廣州,高二,‘自愿’周六在校自習,四十幾人的班,25個‘自愿’了。”
圖片來源網絡
在這樣的情況下,說是“自愿”,但周末不去學校的同學難免會受到來自老師和同學的壓力,最后堅持不了幾個周,也不得不去學校自習。
而有的學校還要求學生“自愿到校自習”,周末學校會開放教室、圖書館等場所,并安排老師值班,為學生提供指導與答疑服務。
圖片來源:小紅書@銀河鐵道之夜
但有老師分享,相比較于之前周末到學校上課,學生在周末時間來學校自習,其實并沒有提高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
相反,由于到學校自習不同于以往上課的嚴肅環境,很多學生會帶手機去學校,表面上是在自習室、圖書館好好學習,實際上卻是幾個同學聚在一起玩手機、打游戲。
圖片來源網絡
在這種環境下自習,有學生就吐槽到:
“我去學校自習,其他同學嘻嘻哈哈聊天,要么就是開多媒體刷短劇,特別吵。在學校里自習嫌煩嫌吵,但不來自習又會被說不夠努力,這到底是要我怎么樣?”
圖片來源網絡
好家伙,學生既沒有因為恢復了雙休而得到充分地休息,也沒有因為自愿到學校自習而提高自己的自主學習能力,一舉雙失。
有家長一語道破“自愿雙休”的問題:
“自愿的前提是雙方地位平等,學校和學生的地位根本不平等,談何真正的自愿?”
圖片來源網絡
除此之外,還有的學校堅持“這里缺的就從那里補回來”,雙休不夠,晚自習來湊,要求各年級延長晚自習時間。
或者第一周宣布放假之后,第二周就馬上恢復了雙休補課。學校的學生和老師也不得不感嘆:
“我們連自愿返校都沒有,以前怎樣現在還是怎樣,好像雙休就是一陣風吹過,沒有了......”
圖片來源網絡
下永遠有對策,雙休落地情況,真是亂成一鍋粥了。
2
休了,但沒完全休
休了,但沒均衡休
除了對各地雙休落實不到位的亂象以外,很多家長、老師對雙休所持的不樂觀態度,還來自于對雙休背后內卷本質的擔憂,而這種擔憂并非空穴來風。
一方面,有家長表示,自己孩子的學校雖然雙休確實落實到位了,但孩子表面上的休息時間有了,不代表孩子就真的能得到充分的休息。
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學校雖然落實了雙休,但學生的作業量并沒有得到控制。相反,因為多了兩天休息時間,孩子回家要完成的作業還變多了。
圖片來源網絡
而對于平常學習任務和作業就很多的高年級學生來說,多出來的作業只有通過周末加班加點的時間才能完成。
這讓他們本就不富裕的休息時間瞬間雪上加霜,不少學生都紛紛吐槽“作業啥時候都做不完”。
圖片來源網絡
除了作業增加以外,不少學校在落實雙休后調整了教學內容,因為減少了原來雙休的補課時間,原來三節課能講完的內容,現在需要壓縮到一節課來講。
不少家長都抱怨,雙休后自己孩子越來越消化不了課上講的內容:
“孩子說自從雙休后課都上的快了根本聽不懂,老師也不講例題了只上課,要不然上不完。”
圖片來源網絡
也就是說,不管雙不雙休,學生的學習任務和老師的教學任務就放在那里。
如果要把雙休落實到位,那老師為了完成考核任務就只能不斷壓縮課程內容,學生為了完成學習任務也只能減少自己的消化時間。
好家伙,休了但似乎也沒休,學習任務不減,學生依舊無法在內卷的跑道上得到休息。
不少家長也因此對雙休政策持質疑態度。
在“問政湖南”平臺的微調查中,超10萬名家長支持“減負從還學生周末開始”,也有7.4萬余名家長認為雙休會導致“課程學不完,壓縮高三復習時間”。
正如一位網友所說的:
“那么快的進度,首先篩選的是記憶力好的,理解能力、動手實踐能力都需要消化吸收的時間。”
圖片來源網絡
除了對作業和學習任務的擔憂,很多家長更擔憂雙休落實無法“一視同仁”。
就目前雙休落地的情況來看,實行“雙休”,東西部地區不一樣就罷了,至少對于中高考來說,學生們都是在一個省內競爭,其他省的雙休暫且影響不到自己省內的情況。
但對于很多地方來說,雙休在一個省內的落實也是雨露不均沾。這就導致很多家長發出這樣的聲音:
“要么都不休,要么都休。”
比如在杭州,很多家長質疑:
“為啥杭州市區的高中生就必須要雙休,而其他縣中或者市的高中都可以單休,孩子在家根本沒有自我管理能力。”
不怪家長會有這樣的擔憂,對于一個省、市內競爭的學生來說,雙休落地的不均衡意味著大家的學習時間不一致。
圖片來源網絡
而在相同的學習任務和考試要求下,很顯然真正落實雙休的學校的學生要比別人少了很多學習時間。
而如果把視野轉移到廣泛的縣鄉中學,這種情況就更明顯了。
本就缺少優質教育資源的縣鄉學生,周末學校既沒有充足的師資和教室資源提供給他們來自習,家里也沒有足夠的學習資源用于自主學習。
在依舊內卷的應試教育下,他們可能很難在全省范圍內的中高考里占到優勢。
而基于上面這些原因,也就能理解教育部為何重拳出擊了。
3
雙休落地不會是一陣風
而是長期工程
為什么自提出雙休以來,各地對雙休的落實程度不一?而隨著各地雙休落地的深入,對雙休的意見也越來越多?
換而言之,在中小學生雙休落實爭議的背后,反映出來的今天教育的系統性問題是什么?
雙休的出發點是為了給中小學學生更多的休息時間,減輕他們的學習任務,進而能夠促進中小學生更健康、更多元地發展。
這實際上也是對今天過度內卷的應試教育的一個反思,希望這種以分數來評價人的單一評價標準能夠回到多元評價的教育軌道上來。
圖片來源網絡
從這一點上來看,雙休無疑是利大于弊的。
但我們同時也要看到,阻礙雙休落實的背后,實際上反映的也恰恰是當下內卷的教育本質未完全改善的問題。
正如前面提到的,只要學生的作業和學習任務總量不變,以及考試的學習目標不變,雙休一定程度上就得不到根本的落實。
但整個教育改革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站在當下來看,從雙休入手,無疑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這也是各級教育部門對違反教育規定的學校重拳出擊的原因。
圖片來源網絡
就現實而言,“雙休”不會是一陣風,而一項長期的大工程。
目前教育部對雙休亂象的整治,是對教育生態的一次清理。
未來還會有對教育模式的持續探索。
我們不妨多一點耐心,相信雙休真正的落實就在不遠的未來。
參考資料:
[1]行者殷濤|雙休亂象,教育部終于出重拳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