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第二屆全國大學生職業規劃大賽總決賽
在湖南長沙舉行
華南理工大學3名參賽選手
斬獲1金2銀的優秀成績
華南理工參賽選手與指導團隊在總決賽現場合影
大賽以“筑夢青春志在四方,規劃啟航職引未來”為主題,以“打造強化生涯教育的大課堂、促進人才供需對接的大平臺、服務畢業生就業的大市場”為目標。
1
以賽促學,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成長成才觀和擇業就業觀,科學合理規劃學業與職業發展,提升就業競爭力;
2
以賽促教,促進高校強化生涯教育,做實做細就業指導服務;
3
以賽促就,廣泛發動行業企業和高校參與賽事活動,推動人才供需有效對接,全力促進高校畢業生高質量充分就業。
相較于首屆大賽,本次比賽規模更大、賽事內容更加豐富、社會參與度更高,報名人數和覆蓋高校實現“雙增長”。大賽分為成長賽道和就業賽道,其中就業賽道首次設立研究生組,覆蓋學段進一步擴大。
總決賽現場,來自近千所高校的約3000名教師、上萬名學生觀摩了比賽,選手們通過主題陳述、評委提問、天降實習和就業offer三個環節,展現了大學生多樣化的學業職業規劃與行動。
接下來
讓我們一起聽聽
華南理工獲獎選手的職業規劃
就業賽道高教本科生組金獎選手 王晨
王晨在總決賽現場
王晨,銘誠書院、微電子學院2021級集成電路專業本科生,求職崗位是人工智能領域的服務器硬件工程師,獲就業賽道高教本科生組金獎。
四年前我剛入大學,主動探索了很多技術方向。但在學習人工智能算法時,我發現由于貿易戰的封鎖,相關領域的開發板徹底斷貨,讓我的學習還沒開始就被迫結束,第一次體會到了被卡脖子的感受。于是我當時就想,我能不能進入人工智能的硬件領域,去解決算力卡脖子的問題呢?自此,為了這個目標,我不斷學習硬件設計,做出了很多電子類小作品。而后面為了不再單打獨斗,我和十幾位小伙伴白手起家,聯合創立了國際校區機器人實驗室,并憑此在全國大學生機器人大賽中獲得全國一等獎。
在秋季招聘中,我堅定地投遞了華為計算產品線。面試中,華為非常看重我從零到一辦實驗室的經歷,最終給與了我與碩士齊平的職級待遇。在未來,我將依托華為平臺,在AI服務器的高速信號設計和芯片硬件適配等方向上持續精進,成長為兼具前瞻視野和工程落地能力的硬件工程師,為人工智能服務器全面國產化添上自己的一筆。
就業賽道高教研究生組銀獎選手 張森皓
張森皓在總決賽現場
張森皓,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2023級博士生,求職崗位是高分子裝備研發工程師,獲就業賽道高教研究生組銀獎。
地膜可以促進作物增產增收,但卻會殘留在土壤中,造成白色污染。新疆當地專家憂心,地膜殘留問題如不解決,再過五到十年,新疆將無地可種。我深知地膜問題任重而道遠,也堅定地選擇成為一名高分子裝備研發工程師。經過努力,高強度地膜回收率從60%提升到95%,還讓棉花有所增產。我們團隊所研發的高強度超薄地膜在新疆惠及農田已經累計超過1億畝。
不同作物對地膜物性需求不同,根據不同作物的特性精準匹配適宜的地膜將是農業發展的必然趨勢。我注意到搟餃子皮暗含動態的理念,小幅多次搟制的面皮細膩筋道,但大力一次性搟制的面皮既不成形狀,又不易粘黏,這就好像薄膜加工中的輥壓工藝,我們能否通過將傳統一次性輥壓的方式轉變為小幅多次呢?經過多次研發,全世界第一臺薄膜冷固態后處理樣機問世,首次在室溫下即可強化地膜,大幅提高了地膜的力學性能。站在新的起點,我將在成功與失敗的不斷交替中錘煉,在理論與實踐的雙向奔赴中突破,以先進制造為農業現代化書寫綠色發展新篇章。
成長賽道高教組銀獎選手 李欣澤
李欣澤在總決賽現場
李欣澤,生物科學與工程學院2023級生物技術(強基計劃)專業本科生,規劃目標是生物信息工程師,獲成長賽道高教組銀獎。
作為強基計劃的一員,如何為國家高水平基礎學科自立自強貢獻力量?大學入學的第一堂班會,老師的問題帶我叩問初心。這個問題的答案,讓我思考若能突破靶向藥物研發瓶頸,或將為千萬患者緩解治療的疾苦,這一信念推動我探索生物信息學與人工智能的交叉領域。
隨著專業學習的加深,我了解到生物信息工程師就像AI藥物設計的領航員,提供精準的數據地圖和方向,助力AI快速找到新藥寶藏。對標能力要求我積極探索,除了扎實完成基礎課程的學習,大一我便參加“挑戰杯”競賽和國家級大創等創新訓練項目,在不斷的學習實踐中打磨綜合素養。兩年積淀,夢想的輪廓在實踐中愈發清晰。展望未來,我將精準錨定知識與實踐的短板,一步一個腳印向著夢想出發。
校內相關活動
華南理工大學高度重視職規賽和同期活動組織,校賽共有來自31個院(系)的本、碩、博近7000名同學參加,并圍繞主體賽事積極舉辦“百師百校行”“生涯體驗周”等大型系列活動百余場,覆蓋學生24212人次。各院(系)高度重視學生職業生涯教育,傾力支持賽事,院系領導、學工隊伍凝心聚力,為參賽選手提供精準指導。通過參賽,學生生涯規劃意識進一步增強,主動將個人職業理想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多樣的同期活動,有效暢通了供需對接渠道,凝聚各方合力共同支持畢業生就業。
就業育人是立德樹人的“最后一公里”,近年來,學校著力打造“一號民生工程”,持續擦亮“就業金字招牌”,不斷強化“全面覆蓋與個性定制、線上與線下、課內與課外”三結合的生涯發展和就業指導體系,提升學生就業核心競爭力。
學校將以大賽為契機,將大賽與生涯發展和就業指導必修課程相結合,用好職業發展委員發揮學生朋輩力量;與校園招聘和校企人才供需對接深度融合,實現人崗精準匹配;促進人才供需對接大平臺、以賽促學更實,強化生涯教育大課堂、以賽促教更細,服務畢業生去向落實大市場、以賽促就更真,促進畢業生更高質量更充分就業。
有意愿報名參加下一屆大賽的鯉工仔,可關注“華南理工大學學生就業指導中心”微信公眾號,留意參賽通知,通過全國大學生職業規劃大賽平臺(網址:zgs.chsi.com.cn)或指定通道進行報名。大賽期間,學校還將舉辦各類就業指導、校園招聘、校企供需對接、職業體驗等系列活動。
職業規劃促成長
多方合力促就業
為學工隊伍和鯉工仔們點贊!
華南理工大學 學生記者團
信息來源:學生就業指導中心
微信編輯:黃煥棠 司小平
初審:冀早早
二審:盧慶雷
終審:鄒浩
華工原創,版權所有
若需轉載,敬請聯絡
郵箱:hgxcb@scut.edu.cn
“分享”“點贊”“在看”,記得一鍵三連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