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
如今的中美關系,毫無疑問是來到了一個關鍵性的節點。
美國打響了關稅戰的第一槍,涉及到的國家多達數十個,其中,我國站了出來,在霸權主義面前沒有絲毫的妥協。
而這場關稅戰的規模也是一再升級,關稅稅率突破上百大關。
中美貿易受到巨大沖擊,同時也意味著,中美之間的外交出現了十分重大變化。其中,不久前發生的一件事,將這個變化體現的淋漓盡致。
在本月的24日到25日之間,在英國將會召開一場“國際能源峰會”。
既然是“國際”化的峰會,自然會邀請諸多國家前來參與。放眼世界,中美俄三國作為世界大國,理應參加這次會議。
然而沒想到的是,中美俄三個大國,竟然只有美國參與了,就連一向愿意履行大國責任的我國都沒有參與這個涉及能源安全和地緣政治的峰會,真的是十分罕見的事。
那么,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首先,俄羅斯不參加,其實是可以預料到的結果。回想俄烏沖突最激烈的那段時間,烏克蘭和一眾西方國家搞了個所謂的有關俄烏和平的峰會,結果有關于俄烏的峰會,竟然連俄羅斯都沒有被邀請。
這次情況和當時頗有相似之處,英國是西方國家中的代表國家,身為北約的一員,和俄羅斯處于對立的一方,沒叫上俄羅斯其實也并不奇怪。
既然如此,我國又是出于什么原因呢?
根據推測,首當其沖的一點,就是美國這邊的表現相當高調,宣布參加這次峰會,而他很有可能在里面摻雜“私貨”。
根據消息表示,美國這邊將會派遣一名否認氣候變化的官員參會。這是什么意思?美國已經把借著會議打壓它國的態度擺在臺面上了,加上如今關稅戰的表現,美國很有可能會加強其他各國對美國油氣資源的依賴。
英國這邊給出的又是什么態度呢?他們對于我國不參加峰會表示遺憾:
“中方官員因日程沖突將不會出席本次峰會,這對英國來說是一個‘打擊’”。
然而,英國嘴上雖然這么說,前不久他們在亞太地區做出的舉動卻不怎么友善。
在本月8日,英國國防部宣布要把“威爾士親王”號航空母艦為核心的航母群派到印太地區,和日本、澳大利亞等國家進行聯合軍演。
這一幕我們似乎在哪里見過,以往和日本、澳大利亞這類國家聯合演習的不就是美國嗎?
果不其然,其中軍演的成員國果然有美國的存在。很顯然,英國此舉是在向美國示好。
那么,這次峰會很有可能就是美國和英國等國抱團取暖,開始像昔日的俄烏“和平峰會”一般,自言自語。
最后,我國給出的態度,是對外表示日程沖突,拒絕了參加這次峰會的邀請,也算是給足了面子。
實際上,我國和美國的矛盾又何止這場關稅戰。美國近些年來對我國打壓制裁可謂是有目共睹,西方也算看得明明白白的。
從經濟、外交、政治多個角度,美國都不同程度的對我國發起了“進攻”。
為了阻撓我國與他國外交,美國詆毀我國在市場經濟中惡意競爭,擾亂市場規律,在新能源汽車方面尤為明顯。
在美國的眼里,不管我國怎么做,只要影響到了美國的利益,那就都是錯的。
至于在臺灣問題上,美國的做法則更加過分,不止一次在兩岸統一問題上挑釁我國,甚至擅自對臺灣進行物資輸送,旨在把臺灣打造為第二個烏克蘭,以此來制約我國,阻撓我國的發展。
而這次關稅戰則是把經濟上對我國的針對體現的淋漓盡致,即便現在主動權來到了我國這邊,但是按照特朗普的態度來看,他們依舊不會輕易收手。
在這樣的情況下,心平氣和美國坐下來談,似乎顯得有些不切實際了?跟何況英國做出的種種行為,都反映出它是個喜歡討好美國的國家,這場會談很大概率又會讓美國針對關稅戰等問題,鼓吹我國威脅論,那么,這場會談的意義何在呢?
我們愿意為了和平而努力,但是在霸權主義面前,我們絕不會退后一步,因此,不參加會談就現在的情況來看,反而是明智的選擇,與其給美國言論攻擊我國的機會,不如靜觀其變,用反制的手段,讓美國自己明白他們承受不了關稅戰帶來的危害。
參考資料:
《英國再次派出航母前往亞太,將與日本聯合演習》環球時報
《英媒稱中國將缺席英國能源峰會,“美國想夾帶私貨”》觀察者網
《中美關稅大戰,主導權已經回到中國一邊!丨平說世界》直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