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蝦好干凈,外殼上一點雜質都沒有。”連日來,瀘州市瀘縣石橋鎮新屋咀村的稻蝦基地每一天都是“收獲滿滿”,當地種養殖大戶穿梭其中,忙著起網小龍蝦。
4月21日,走進基地,連片的農田波光粼粼,在藍天白云下,更顯明凈。農田里,并列有序地插著竹竿,竹竿上系滿地籠,人們身穿下水褲,將一個個地籠取下,又一節一節收起,將一只只鮮活的小龍蝦倒入盆中。基地現場,溢滿豐收的喜悅。
“這一片大概有70多畝,平時每天收蝦基本上就是200斤到300斤,基本上都是銷往成都、重慶,今天的小龍蝦是送往貴州,我們幾個養殖戶統一包裝,然后統一采取冷鏈的方式發送。”石橋鎮金品合一家庭農場負責人劉雁兵說。
“基地平均每天都可以收獲1000斤左右小龍蝦,今年的第一批小龍蝦豐收將持續到5月上旬,屆時農田將栽種水稻,并投放第二批蝦苗,從而實現稻蝦輪作和稻蝦共生的生態循環種養模式。”石橋鎮新屋咀村黨總支書記、主任蔡德雙表示,由于基地稻田的水源均來自馬溪河,因此水質非常清澈,種養的小龍蝦也特別生態干凈,賣相好、口感佳,深受市場歡迎。
稻在田中長,蝦在稻中游;稻因蝦而香,蝦因稻而肥。近年來,石橋鎮大力發展“一水兩用、一田多收、穩糧增效、糧漁雙贏”的稻漁生態循環種養模式,在新屋咀村建成稻蝦基地500畝,同時聯動石橋鎮大王山村、黃荊灣村以及玄灘鎮連片規劃、抱團發展,建成“巴蜀魚米之鄉”瀘縣東北部核心區,輻射全鎮稻蝦種養殖規模達到6000余畝。
“稻蝦產業熱度高、市場廣、增效快,目前在石橋鎮已全面開花,形成了‘稻蝦貢米’等特色品牌。”石橋鎮黨委副書記、鎮長提名人選陳建林表示。
通過一水兩用、一田多收、穩糧增效、糧漁雙贏的方式,大力發展稻蝦共養,目前已經在新五咀、大王山村、黃金灣村建成巴蜀魚米之鄉核心片區,養殖小龍蝦超過1000畝,輻射全鎮養殖規模達到6000余畝。
下一步,石橋鎮將緊緊圍繞萬畝稻漁的戰略目標,加快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全面夯實產業基礎,做大做強稻蝦名片,攜手周邊毗鄰鎮連片規劃,抱團發展,進一步做大做強稻蝦名片,全面打響四川省三星級農業園區的名號,積極爭創國家級農業園區的輻射區。(曾佐然、張艷萍、成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