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復始,萬象更新;潮起烏江,風帆正勁。春臨沿河,烏江水運再次迎來發展春天。連日來,在貴州省銅仁市沿河自治縣縣城烏江貓灘一帶,停著數艘施工船,船上機器轟鳴,正對貓灘的礁石進行破碎,岸邊10多臺挖掘機忙著對礁石進行清理疏浚。工地上烏江奔流、機器忙碌,如火如荼。烏江兩岸,沿河縣城高樓林立,綠樹成蔭,車輛行人往來穿梭,春是底色,滿是無盡的生機與活力,繁忙的施工場景與恬美的沿河縣城形成了美麗的春天畫卷。
施工現場。
經現場了解得知,正在施工的是烏江航運擴能工程烏江渡-龔灘三級航道建設工程項目,該項目于2024年12月2日開工建設,按內河級航道通航1000噸級標準船舶整治烏江干流(烏江渡—龔灘)407公里,和清水河支流(洛旺河碼頭—清水河河口)24公里航道,航道通航里程431公里,其中銅仁境內烏江干流247公里。工程概算總投資90,824.01萬元,施工期為3年。
該項目于2021年納入《貴州省“十四五”水運交通發展規劃》,是《交通運輸部水運“十四五”發展規劃》(正選)項目。重點對構皮灘、沙沱及彭水庫區變動回水段進行整治,整治內容包括疏浚工程、錨地工程、橋梁改建工程以及航道信息化等。同時對紅石頭灘、大梁灘、龍船尾灘、偏巖腳、于溪溝、貓灘等26個灘險采用機器破碎或傳統爆破方式進行清礁。
施工現場。
所建設的航道水深為3米,航寬50/60米,彎曲半徑400/480米,通航凈高不低于10米,單孔雙向通航凈寬不小于110米,單孔單向通航凈寬不小于55米。
項目在思林壩下沿岸坡布置24個250千牛鑄鐵系船柱供船舶系泊,共設4個錨位,每個錨位系泊4艘船舶,可滿足16艘1000噸級船舶靠泊。在沙沱壩上沿岸坡布置45個250千牛鑄鐵系船柱供船舶系泊,共設18個錨位,可滿足18艘1000噸級船舶??俊?/p>
據現場施工人員介紹,該項目的航標工程配布二類航標,其中構皮灘庫區楠木渡碼頭至上游烏江渡電站、沙沱庫區邵家橋港區至上游思林電站、彭水庫區黑獺碼頭至上游沙沱電站航段為不發光航標,其余航段為發光航標。為推進智慧水運建設,結合實際情況在彭水庫區及沙沱庫區共增配5艘智能化航標船。項目全航段共設助導航標志1037座,其中構皮灘庫區383座,思林庫區209座,沙沱庫區241座,彭水庫區204座;并設安全標志136座,其中構皮灘庫區77座,思林庫區26座,沙沱庫區20座,彭水庫區13座。
該項目實施是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加快建設交通強國戰略部署、推動貴州水運體系建設、暢通烏江“黃金水道”、深化渝黔兩省市合作的重要項目,是國發〔2022〕2號和《貴州省水運體系發展行動方案》文件明確支持的實施項目,是貴州省北入長江的重要出省通道關鍵工程,對貴州省烏江沿線城市主動融入長江經濟帶和西部陸海新通道、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聯動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施工現場。
據悉,為加快構建現代化高質量綜合交通運輸體系,貴州水運迎來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省委、省政府全力支持水運發展,2022年9月出臺了《貴州省水運體系發展行動方案》,要求“打通航道大通道、構建港口大樞紐、建設運輸大船隊、連通港口大公路、推動水運安全大監管、帶動沿江大布局。到2035年,全面暢通北上長江,南下珠江水運通道,全省三級航道突破1000公里,港口吞吐能力達5000萬噸,船舶運力達80萬噸以上,水路貨物運輸量達3000萬噸、周轉量達200億噸公里以上,周轉量在綜合運輸中占比達5%左右,基本適應全省經濟社會發展需求。”
烏江,自古以來便是貴州水上交通的要道,被譽為“黃金水道”,也是貴州融入長江經濟帶,貨品水運出省的主通道,曾因梯級水電站建設一度斷航近20年。
2021年,隨著構皮灘水電站通航工程投用,烏江黃金水道被喚醒,實現全線復航,經過近三年的水運市場培育,貴州貨運企業已增至8家,現有貨船100余艘,運力近8萬噸。三年來,已累計發出貨船2000多航次、貨物運輸量達數百萬噸,“公轉水”已成為越來越多企業的首選途徑,復航極大帶動了沿江磷化、水泥、石材等企業運輸結構調整,水路運輸量呈逐年快速增長態勢。但受沙沱樞紐、彭水樞紐尾水段水位變幅大、航寬不夠、上下游水位不銜接、待閘錨地未建等因素礙航,致使烏江航道通航保障率不高,通航安全風險大,嚴重制約烏江航運發展。
施工現場。
該項目完工后,烏江將打造成暢通、安全、綠色、高效、經濟的現代化內河水運體系,烏江水運的低成本優勢將更加明顯,將吸引更多大宗、中長距離貨物從公路轉向水路運輸,將為推動貴州交通高質量發展和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堅實的支撐和保障。
另悉,按照“上下游同步通航”原則倒排進度,重慶境內烏江航道整治工程也同步動工,通過航道整治、渠化航道、改造船閘等方式,讓貴州段與重慶段同步建成、同步通航,全面提升烏江河流的航道等級,讓1000噸級船舶,可從長江到達貴州烏江渡,從而充分發揮烏江干流水運潛能,打通渝東南和黔東北地區進入長江“最后一公里”。
未來,烏江將成為貴州水上高速公路,成為沿岸發展的重要開放通道,此次三級航道建設是貴州構建干支聯運、江海直達航運體系的重要一步,也是貴州加快融入長江經濟帶、實現東西互補發展的重要舉措。也必將推動沿河土家族自治縣產業轉型升級,推動沿河從貴州“邊沿”變為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和長江經濟帶的“前沿”。對沿河不斷推進黔貨出山,借力區域聯動發展,培育新的增長極產生帶動效應,助推沿河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圖/文 楊再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